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饮食护理 > 喝水都会胖的人注意啦改变你的痰湿体质,
喝水都会胖的人注意啦改变你的痰湿体质,
老牌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m.39.net/pf/a_5777843.html
传播:艾灸
刮痧
经络
穴位
养生
调理
健康
痰湿,是体内黏滞重浊的非正常物质,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痰湿体质的人脏腑的水液代谢功能减低,因而水湿容易凝聚成痰。
痰湿的形成和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可以把有用的津液运输到全身各部,把没有用的液体通过膀胱输送到体外。脾的功能不强健,营养物质出现了障碍,营养物质得不到利用,一方面与废物一起被排出,造成“虚”的体质,一方面废物可停留在体内,形成痰湿。痰湿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许多怪病的产生也是由于痰湿作祟。
痰湿体质的症状1、体形面色:首先在体形上会有所改变,会有浮肿的现象出现,会有一种虚胖的感觉,面色会有暗黄的感觉,经常出现疲倦的状态。2、舌头:舌头会变得肥大起来,舌苔滑腻,舌头变经常会有牙齿印的痕迹出现,希望大家能够注意一下。3、口手和脚: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年过60岁者中耳聋者多见。4、感觉及睡眠:人体好倦缩,手足冰凉,胸闷,痰多,容易困倦,有关节酸痛、肌肤麻木、肠胃不适。5、脉象:脉濡而滑。6、喜好: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喜食肥甘甜黏,夏天好过,冬天难熬。7、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痰湿体质的人最关键的是健脾利湿,化痰祛浊,艾灸调理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
艾灸取穴
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气海穴、丰隆穴
辨证加灸
1、体形肥胖者,加灸:天枢穴、曲池穴、支沟穴、阴陵泉穴、上巨虚穴、丰隆穴、内庭穴
2、胸闷者,加灸:膻中穴、内关穴
3、心悸者,加灸:心俞穴
时间疗程
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30~40分钟,轮流施灸,10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继续灸。
时间充足又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多灸几个穴位,具体多长时间还需根据自身身体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穴位详解(不包含辩证加灸的穴位)
一、脾俞穴
此穴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
主调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2.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
穴位图
二、胃俞穴
此穴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
主调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呕吐,反胃,腹胀,腹泻,消化性溃疡,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2.其它:糖尿病,失眠等。
穴位图
三、中脘穴
此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所属经脉为任脉;
主调病症: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疳疾,黄疸,水肿。
穴位图
四、气海穴
此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所属经脉为任脉;
主调病症: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穴位图
五、丰隆穴
此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足阳明胃经;
主调病症: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
穴位图
痰湿体质的人,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戒烟酒,平时可以多吃点生姜,多进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顺畅正常。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应以微汗为宜,以助气血顺畅,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体质的人平素可适当服用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健脾化痰。避免涉水淋雨,久居湿地,注意保暖,防止外感寒湿之邪伤脾困脾,特别梅雨季节注意防潮湿。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