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症状体现 > 常见疾病治疗用的中成药
常见疾病治疗用的中成药
北京德晟堂国际中医科学研究院-----推荐
郭金晟
常见疾病治疗用的‘’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简表帖出来,大家参考时方便一点.
口疮类:
心脾两虚-----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
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
心火上炎---导赤丸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五迟: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五软:
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
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牙痛:
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
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
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
一切牙痛;生大黄15,生麻黄8,生甘草9,薄合10
中风: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
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
心悸:
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
水肿:
水湿浸渍---五皮丸;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
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水痘:
湿毒外袭---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
目赤肿痛:外感风热---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
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
目涩:
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
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
目痒:
风邪外袭---桑菊感冒片
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失眠:
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
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
耳鸣耳聋
: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
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
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
厌食:
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
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
汗证:
营卫不和---桂枝合剂
肺气不固---玉屏风颗粒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
头痛:
风寒外袭---川芎茶调散/都梁丸
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
肝阳上亢---
降压片/脑立清
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
瘀血阻滞---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咳嗽:
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
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
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
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
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
肺火咳嗽---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气化痰丸
(小儿)风寒咳嗽---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
痰热咳嗽---清金理嗽丸
眩晕:
肝阳上亢--脑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黄丸
肾精不足--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亏虚--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痰浊中阻--半夏天麻丸
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烧伤:
獾油/紫草膏/生肌玉红膏
粉刺:
肺胃实热--连翘败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颠倒散
湿热蕴结--归参丸/二妙丸/茵陈五苓丸脾虚湿蕴--参苓白术丸
痔疮
:湿热夹风,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红肠辟(?)丸/消痔散/脏连丸/鳖甲消痔胶囊/荣昌肛泰
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
感冒:
风寒感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柴黄片/抗胶囊
气虚感冒--参苏理肺丸/玉屏风颗粒
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
感冒(儿):
风寒感冒--小儿羌活丸/九保丹风热感冒--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妙灵丹
暑邪感冒--香苏正胃丸
感冒夹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
感冒夹惊--牛黄镇惊丸/琥珀抱龙丸
食积:
乳积停滞--小儿化食丹/小儿化滞丹
食积停滞--保和丸/大山楂丸
脾虚夹积--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丹
鼻衄:
肺经热盛--清肺抑火丸/荷叶丸胃热炽盛--清胃黄连丸/小儿消热散
肝火上逆--当归龙荟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人参归脾丸
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姐妹丸/调经活血片寒湿凝滞--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
气血虚弱--宁坤养血丸/妇宝金丸/八珍益母丸
肝肾不足--当归调经丸
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七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月经先期,
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
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
阴虚内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固经丸
月经后期:
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阳虚内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
血虚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
气滞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
月经过少:
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
月经过多:
气虚---定坤丸/补中益气丸/乌鸡白风丸
血热---加味逍遥丸/荷叶丸
不孕症:
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
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
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
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
治疗肝火旺的中成药1、菊花
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菊花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养肝降火的作用,能够缓解口苦、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平肝火最好选用杭白菊或者胎菊(即杭白菊未开放的花蕾)。
我们可以取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各少许,泡水作茶饮,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宁神静思的效用。
2、薄荷
薄荷有疏泄肝火的作用,帮助纾解因肝火太旺所引起的情绪暴躁问题。用薄荷泡茶喝,有疏风清热、降低肝火的作用,而且薄荷茶有清凉感,是清热、解毒、利尿的良药。值得注意的是,薄荷并不适合产妇及小婴儿使用,应尽量避免。
美国科学家还推荐将薄荷茶袋装于杯中,放入煮沸的水中,过15分钟,在精油不蒸发时喝下,这样辅助治疗胃不舒服效果更好。
3、莲芯
莲芯即莲子心,又称莲薏、苦薏、莲心,最早见于唐末的《食性本草》中,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莲成熟种子中的干燥胚芽。秋季采收莲子时,将莲子剥开,取出绿色胚(莲心),晒干。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止血,固精之功效。
推荐莲芯夏枯草饮。莲芯5克,夏枯草15克,水煎后代茶饮。莲心能够清热除烦,夏枯草具有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心烦发热、眩晕头痛症。
4、夏枯草
夏枯草是广东民间夏暑天常用于食疗的中药,属清热泻火类药材。中医认为,它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疠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高血压和乳腺增生症等。
想要清肝火,可取夏枯草12克,桑叶、菊花各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
5、桑叶
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肝火过旺可以尝试用“桑叶菊花粥”来调养:先准备鲜桑叶15克、鲜菊花30克和粳米50克。将桑叶和菊花用毫升的清水煎煮,滤去汁液后,重新加入毫升清水煎煮。此后,将第一次煎煮所得的汁液和粳米倒入其中,用小火煮1小时即可服用。每天1次。
6、龙胆草
龙胆草为清热燥湿类中药,性苦味寒,归肝、胆经,有清肝胆湿热、泻下焦郁火的功效,始载于《神龙本草经》就列为中品,在我国入药历史已十分悠久。
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先加水煎煮10克龙胆草、20克竹叶,取汁代水加入克粳米煮成粥,代早餐服食。适于失眠兼性情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属于肝郁化火者服食。
7、蒲公英
蒲公英是常见物种,而且蒲公英还极具药用价值。所以到了春天夏天不妨吃点鲜蒲公英降降火,败肝火。蒲公英性寒,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凡是疮毒、疔毒等,以新鲜的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或单独煎水内服,皆有良效。
蒲公英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尤其是春天的蒲公英,最好选择在初春的四五月间,蒲公英开花之前采下,那时其清火、消炎、抗癌的功效最佳。现在不少农村还有吃蒲公英的习惯,是一种家常野菜。通常水焯过之后苦味减少,然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匀后吃,味道清香,非常祛火。
此外,还有中成药荷叶、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对肝火旺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肝火旺的症状
1、肝火头胀
主要症候常起于恼怒,头胀且痛,昏沉闷热,头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则两耳失聪,舌苔薄黄,脉象弦或数。
2、肝火上炎头热
主要症候头热面红,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胁痛口苦,舌红苔薄。
3、肝火亢盛消瘦
主要症候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
4、肝火上冲舌血
主要症候舌上出血,舌肿木硬,舌苔黄,舌边红绛,或起芒刺,并见头中热?j,烦热,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胁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甚则昏厥。
5、肝火犯肺咳嗽
主要症候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6、肝火犯胃吐血
主要症候、吐血兼见心烦胸闷,善怒胁痛,口苦或口酸,多恶梦,或见唇青,或频作呃逆,舌质红,苔黄。
7、肝火燔灼胃痛
主要症候胃脘烧灼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口苦,甚则呕吐苦水,或兼见吐血、便血。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8、心肝火旺经质粘稠
主要症候月经先期量多,甚或血崩,质浓稠如膏,经色鲜红,或紫红,或紫黑,并见面红目赤,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口苦而渴,或具经行发热,吐血、衄血,舌红苔黄。
9、肝火偏亢月经过多
主要症候月经提前而至,经量过多或兼经期延长,色鲜红或紫黑,质浓稠,有瘀块,面赤心烦,急躁易怒,胸闷乳胀,头晕头痛,夜寐多梦,口苦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10、心肝火旺经前不寐
主要症候经前失眠,甚至通宵不寐,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头痛头晕,乳头痛痒,月经先期,量多色黯。舌尖红刺,苔薄黄。
肝火旺怎么调理
1、多喝柠檬水2、常吃紫甘蓝
3、经常做按摩4、补足矿物质
5、远离酒和药6、自制护肝茶
7、蛋白质能修复肝脏8、肝脏爱吃糖
9、B族维生素是肝脏“加油站”
10、维生素E是护肝新武器
11、少吃肝脏12、饮食宜多甘少酸
此外,养肝“宜省酸增甘”,也就是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可以多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山药、银耳等。
胃不好,用这10种中成药近几天,在我的头条号陆续推出了4篇和养胃护胃有关的科普文稿,读者白癜风哪治得好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