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因探究 > 专业名方验录三
专业名方验录三
干姜人参半夏丸
方源记载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验录
1·
腹痛
林某,男,32岁,农民,腹痛绵绵,久而不愈;时吐涎沫,胃脘痞塞,食少嗳气;倘矢气一下,则痛可暂宽,大便常溏,参之脉迟紧,苔白滑,证系寒饮阻中,中寒气滞,久之中士亦虚。
处方:干姜、良姜各9g,党参、半夏各6g
以干姜人参半夏汤之温中散寒,祛痰止呕;加良姜所以行气止痛也,一剂而呕减痛轻,三剂告愈。(林善星)
《古方医案选编》中集
2·
胸脘痞满,嗳气频频
柳妇,壮年农民,夏月饮冷,晚间突患吐泻交作,肠鸣腹痛,服西药和应用注射剂,至晨吐泻腹痛均除,转为胸脘痞满,壅塞不舒,嗳气频频,唾液津津。继服旋覆代赭汤不应,改延余治。六脉沉细,苔白津多,舌淡中冷。盖因中土本虚,加之寒湿伤中,中焦运化受阻,而致吐泻交作,现吐泻虽止,但中焦阳气未复,阴寒冷饮阻滞,气化无权,故痞塞胀满也,治宣温里散寒,佐以和胃祛痰
处方:干姜、附子各6g,党参9g、半夏4.5g,水煎温服,病遂霍然。(林善星)
《古方医案选编》中集
3·
呕吐眩晕
盐业工人许某,男,41岁,胃脘饥时钝痛,已历有年,屡治未愈。近3个月来胃痛虽未发作,但转为“胃反”证。其证先是早午两餐饮食尚可,但午后逐渐饱满,至暮则呕吐宿食酸水后,始觉舒畅。病情逐渐发展。近日早午两餐饮食亦减,终日呕吐不停。曾经多方治疗,均作胃寒处理,服过香砂六君子汤、吴茱萸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散等方,其效皆不著。诊脉沉迟而稍弦,所吐皆痰涎清水,呕逆后其气上冲头顶、抟痛甚剧,经常亦觉眩晕不支;肌肉消瘦,四末冰冷,舌苔白滑。该病起于中虚胃有寒饮,因迁延失治,致土愈虚而木愈盛,使厥阴寒气上逆,而呕吐眩晕皆剧。现补虚则痰饮益滞,祛痰则中土愈虚,处理为难。
处方:干姜30g,党参45g,半夏90g,吴茱萸15g,研末米糊为丸,每次9g,日服三次,用生姜汤送下,徐以图之。
连服三天,已中病机,呕吐头眩均减。继服至10天后,已基本痊愈。后仍用香砂六君丸收功。(林善星)
《古方医案选编》中集
4·
眩晕恶心呕吐
林某,家庭妇女,45岁。素体虚寒,喜热怕冷;春夏之交,突患眩冒。其症头眩眼花,睁眼则天旋地转,眼前昏黑,起则眩晕加剧,且作恶心呕吐,终日闭眼而卧,喜静恶噪,饮食须由他人喂饲,尚可进食流粥;唾涎增多,津津欲唾,腹中漉漉如水声;脉见弦滑,苔滑色灰。予诊时病已十余天矣,询前医曾用苓桂术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以及应用西药,均未见效。思患者素体虚寒,加以痰饮阻遏,使阳气不升于上,故起则眩晕加剧,寒病属阴,故喜静而恶噪,寒饮上逆,故口内津津欲唾,甚则腹中水声漉漉可闻。前医所拟诸方,虽能逐饮,但嫌力轻;且专逐饮则中虚难复,中虚不复,则饮邪难除。
处方:干姜、党参各6g,半夏9g、桂枝4.5g(后下),茯苓15g,水煎温服,4剂而恢复健康。数月后复发一次,证象如前,照方再服,亦获良效。(林善星)
《古方医案选编》中集
5·
妊娠恶阻
张某,女,28岁。住扰县东南公社高庙大队。年10月找姚师就诊。停经两月,开始胃纳不佳,饮食无味,倦怠嗜卧,晨起头晕恶心,干呕吐逆,口涎增多,时或吐出痰涎宿食。经服中药温胆汤等未愈。渐至水饮不入,食入则吐,所吐皆痰涎清水,稀薄澄彻,动则头晕,呕吐增剧。姚甫诊治。脉细而滑,苔白而腻。脉症合参,一派虚寒之象。遂拟干姜5g,党参10g,半夏5g,水煎,日一剂。
连服三剂,呕吐大减,始能进食,尽四剂,呕吐俱停。但饮食尚少,继以香砂六君汤调理而安。后顺产一男孩。(姚甫)
《宝鸡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6·
妊娠恶阻
农民林某,女,26岁。停经2月,开始胃纳不佳,饮食无味,倦息嗜卧,晨起头晕恶心,干呕吐逆,口涎增多,时或吐出痰涎宿食。根据经验自知是妊娠恶阻,认为恶阻乃妊娠常事,未加适当处理。延时将近一月,渐至水饮不人,食人则吐,所吐皆痰涎清水,稀薄澄彻,动则头晕、眩掉,时则呕吐增剧。始延诊治。诊其脉虽细,但滑象明显,面色苍白,形容憔悴,赢瘦衰弱,无力以动,闭眼畏光,面里卧,唇舌色淡,苔白而滑,口中和,四末冷,胸脘痞塞不舒,二便如常而量少。脉症合参,一派虚寒之象。
处方:干姜、半夏各4.5g,党参9g。水煎,日一剂。连服三剂,呕吐大减,略能进食稀粥和汤饮。再服三剂,呕吐俱停,但饮食尚少,继以五味异功散调理善后,七月后顺产一期。(林善星)
《古方医案选编》中集
7·
妊娠恶阻
郭某,女,成人,已婚。
初诊:年6月18日,现妊娠一个半月,停经三十天即有泛恶呕吐,近四天加重,不能饮水进食,呕吐黄水,头晕,大便干燥,舌苔薄腻、根微黄垢,脉软滑微数。证属肝胃气逆,痰浊不降,治以和肝胃,降痰浊。
处方:北秫米12g,清半夏9g,二剂。
二诊:6月20日,入院后,服药仍吐,心中烦热,口干且苦,但喜热饮,胃脘作痛,少腹胀坠,舌苔淡黄腻、根微垢,脉左细弦数,右滑数,病因痰湿中阻,胃浊不克下降,治以益气温中,化痰降浊。
处方:党参3g,干姜3g,清半夏3g,三味研末,早晚各服1.5g,服前再加生姜汁4滴,调和徐服。
服上药后,呕吐止,诸恙渐安,以后未再服药。(钱伯煌)
《钱伯煌妇科医案》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徐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