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因探究 > 医案热入血室的治疗

医案热入血室的治疗



(声明:所有医案均来自邮箱读者投稿。请投稿人对稿件内容的合法权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版权纠纷。敬请谅解与配合,谢谢。)

兔子姐:您好。

各位看官,投稿的友人们好。我一直想写一个医案,典型的热入血室的医案。

十分感谢兔子姐给我这个机会,深深的鞠躬!

我跟一个师兄一起的,我打打下手,抓抓药什么的。

我现在无证,不能独立看病,自己学得还不够。

半年前,这天,来了一病人,女,40左右,走路过来,手不停地乱摆。

坐下来后,师兄搭脉,望闻问切一起来。这女搭话,前言不搭后语。

问起来,很吃力。还好,最后还是弄清楚了。

此处先省略病情,后面有记录的医案。

我们这,药是煎好,再给病人喝的。病人走后,师兄问我,想到怎么开方了吗?

我答:想好了,舌根苔黄腻,下体气味有点重,手不住地乱动,不看脉象也诊断出热入血室,方,小柴胡汤加减。

师兄和我想得一样,开了小柴胡汤。

我们先开了二副,病人吃了二副后,感觉都好了。

病人说好了,不吃药了。我想说继续吃药,巩固疗效,师兄摆摆手,随他们。

病人走后,我跟师兄说,这样病没好,以后复发很麻烦。师兄说:她自己不想吃,你即使开了她也不会吃的。我无奈摇摇头。

过了一月后,(这期间,那病人还带了人到我们这看病。)病人复发了,还想说我们,吃药了,怎么没完全好?

我说道:是你自己说不吃的,病好了,我们叫你吃,你也不会吃。

继续吃了六副药,还是小柴胡汤加减,病也比之前难治多了,也麻烦了许多。

六副药后,都差不多了,症状没了。精神状态方面比没吃药前,好了很多,和正常人比,还差点。

就写到这里了,谢谢兔子。

医案记录:

周某,女44岁,偏胖,脉弦,尺脉弱。舌苔黄腻。

主述:经期乳房痛,乳头碰到更痛,脖子痛,脚肿。经血量多,时间久十多天。

汗多,月经来前,肚子胀。黄带多,气味很重。

望诊:手脚有点不灵活,眼睛有点迷茫,表述不清楚。经上所看,有点狂躁的表现。

诊断:热入血室,子宫里有多年的瘀血或干血。小柴胡汤加减。

方:柴胡24,生半夏12,黄芩12,党参10,炙甘草10,生姜6片,大枣6枚,黄连10,黄柏10,赤小豆15,白术10,茯苓20。(药方用量仅供参考,生半夏更要注意)

二副,早晚各一次。

第一副,效果很好,二副,痛已好,黄带减轻,手也好了,不再乱动。

后来,继续吃了六副,药方按病情稍微有点变化。

病已好,经期正常,没黄带,没气味。现在半年多了,一切正常。

热入血室是中医里的一个病名,最早记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血室指的就是女子的子宫,热入的意思,泛指热邪进入。

主要症状有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发热恶寒,有时如疟状,重则可有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

"此言邪热未尽,值经来,乘虚入于血室之间而潜藏之,故令血结,而寒热有时如疟状也。血室肝主之,肝与胆为表里,胆因肝受邪而病寒热,故用小柴胡汤主之也。加当归,生地,丹皮者,所以清血分之热也。"

小柴胡汤是治疗热入血室的基本方,可以在此方基础上,根据病人的情况随证加减。医案中的病人,因为有湿热(舌苔黄腻,脚肿,白带发黄有异味),因此加了除湿清热的黄连、黄柏、白术、茯苓和赤小豆。

现实生活中,我还没遇到过热入血室的病人,相信你们身边也不会多见。这个案例很典型,给大家做个参考,下次遇到相似情况,就可以往这方面考虑了。一旦对证用药,效果很快。

再次感谢作者的分享,期待收到你们更多的医案,投稿请至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ozigi.com/bytj/1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