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因探究 > 临床治疗失眠的中医治疗附西药怎么选
临床治疗失眠的中医治疗附西药怎么选
中医学认为,失眠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常涉及心、脾、肝、胆、肾诸脏腑,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正气损伤,久病多虚而致瘀血产生。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对失眠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理气化瘀:肝藏血,心主血脉,肝疏泄正常,心血运行通畅。失眠者每以情志变化为主因,又以失眠而加重五志逆乱、气血失衡,心脑失于濡养,神不安则眠不稳。证见失眠多梦,睡易惊醒,胸胁胀满,头痛心烦,急躁易怒,神疲纳少,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汤加减:柴胡、郁金、香附、川芎、桃仁、红花、白芍、熟地黄、夜交藤、合欢皮、珍珠母、甘草等。凉血化瘀: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火盛伤津,灼血动血,离经之血为瘀。证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怒,面赤头痛,耳鸣耳聋,或见齿衄,口渴不欲饮,舌红少苔,舌质暗,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弦或弦数。方选犀角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生地黄、生白芍、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白茅根、三七、侧柏叶、合欢皮、炒枣仁、荷叶、黄精、赤芍、桃仁等。清化痰瘀:思虑气结,痰浊内生,久郁化热,痰火郁滞,血行不畅,痰瘀交阻,扰乱心神。证见心悸失眠,口苦而干,呕恶痰涎,神倦乏力,头痛头晕,大便不爽,腹胀纳差,烦乱易惊,舌薄腻或黄腻,舌质暗,脉弦滑。选温胆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黄芩、栀子、黄连、牡丹皮、胆南星、瓜蒌仁、丹参、制乳没、桃仁、当归等。滋阴化瘀:素体阴虚,或嗜食肥甘厚味,加上临时诱因,或忧愁不解,或生气郁闷,或因大欲不达,导致君相火旺,火为阳邪,血受煎灼而致瘀,心神失养,扰动心神而致失眠。证见失眠多梦,伴口燥干渴,手足心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无定期,舌薄质红,或舌前半部无苔或裂纹,脉细或细数或微芤。方选沙参麦冬汤、知柏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白芍、生地黄、花粉、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合欢皮、夜交藤、枳壳、珍珠母等。温经化瘀: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温煦鼓动无力,导致气血失于温煦,血运不畅,形成瘀血,不能宣通经络,心脑失其濡养,神不安则眠不稳。证见失眠心悸,多梦易醒,四肢不温,头目眩晕,脘腹冷痛,食少便溏,手足麻木,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沉弦。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用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干姜、制附子、补骨脂、细辛、川芎、五灵脂、丹参、乌药、蒲黄、甘草等。
····································································································
常见的中成药:
第一个是天王补心丹。对于阴虚、血少、明显的失眠患者比较实用,
第二牛黄清心丸。对心火旺盛的患者使用此药比较合适。
第三柏子养心丸,这种适用于病人体虚明显、失眠健忘,且有气虚的表现。
第四个治疗失眠的中成药为安神补心丸,或者补心胶囊。对入睡困难或者多梦易醒的失眠比较好。
第五个是朱砂安神丸,这种失眠患者心慌甚至心神不宁、坐立不安,还可能伴有精神抑郁这类症状,可以使用朱砂安神丸。
第六个药为加味逍遥丸。治疗因为紧张生气导致的失眠更适合,起到疏肝解郁,改善睡眠的作用,
第七为月菊饱和丸。对于失眠多梦,早上醒来感觉累、胃口不好、舌苔厚腻的人比较适用。
第八是节育安神颗粒。适用于因情绪不畅导致的入睡困难。
第九活力苏口服液,失眠伴有腰膝酸软、耳鸣,有明显的肾虚表现的人可以使用此药。
第十为同仁人参归脾丸,患者除失眠以外,有记忆下降,有气无力、营养不良可以使用归脾丸。
第十一类药物为七叶安神片,有些患者感觉有胸闷、冠心病的患者可以使用七叶安神片。
第十二个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为百乐眠胶囊。可以使用来进行改善睡眠。
第十三个:酸枣仁,也可以用来改善睡眠。
`````````````````````````````````````````````安眠药究竟怎么选?
如何正确选用安眠药,首先要认识安眠药。安眠药的作用随剂量不同而异,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时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时则产生麻醉、抗惊厥作用。
其次要分清睡眠障碍的属性。一般睡眠障碍者可分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和早醒等。对入睡困难者,可选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药;睡眠浅易惊醒者可选用中效安眠药;早醒等睡程短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安眠药等。
短效药: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三唑仑,该类药物主要用于入睡困能的失眠患者,对以早醒为特点的失眠者无效;
中效药: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片,适合帮助患者增加睡眠深度,减少夜间醒转次数和做梦频度,同时用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不安;
长效药:地西泮、氯硝西泮、氟西泮、硝西泮适合用于早醒的患者,也常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不安;但忌用于催眠,否则易产生“宿醉”现象(即服药第二天醒来表现头疼、乏力、眩晕等症状)。
1安眠药能长期吃吗?
有些患者服用安眠药见效后,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往往会自行停药,以致失眠症状复发,须重新用药。其实,使用安眠药改善睡眠以后,最好要继续服用几天,让已经紊乱的生物钟逐渐恢复正常,然后逐渐减少安眠药的剂量,再停药,否则欲速不达。对于一些长期依靠服用安眠药入睡的人,与其说是治疗病症需要这类药物,还不如说是心理上依赖。
因此,需要服安眠药时,一般连续服用某种安眠药最长不超过4个月。最好将两三种安眠药交替服用,并辅以精神治疗和适度运动,以减少因长时间服用安眠药产生的依赖性。
2服用安眠药,还应注意这两大问题!一是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安眠药与下列药物合用时作用增强,须注意:
一些抗过敏药有中枢抑制作用与安眠药同服,会产生嗜睡,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
肌松药与安眠药会引起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酒精与安眠药同服:过量的酒精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因为酒精对中枢神经初为兴奋作用,之后为抑制作用。由于大脑各部位受抑制不同,初期出现兴奋症状,后期则出现抑制症状,如嗜睡等。而安眠药对大脑有抑制作用,所以酒后服用安眠药,可产生双重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二是要注意药物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在改善睡眠的同时,不能忽视安眠药对特殊生理和病理人群的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安眠药,有的安眠药可能使胎儿畸形,还可能出现新生儿哺乳困难、黄疸和嗜睡。孕期出现失眠时,最好是通过放松心情,按时作息等生活方式的调理来达到催眠目的;
哺乳期妇女如果服用安眠药,其成分可能转移到母乳内,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母亲在哺乳期中服用安眠药,需避免授乳;
年老体弱者,机体代谢功能差,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会有头晕和走路不稳等副作用,可能给年纪大、身体较弱者带来危险。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记忆力逐渐减退反应力下降,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症;
睡眠呼吸障碍者,安眠药能加深中枢抑制,所以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或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药;
患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的人也要注意,这些患者服用安眠药时,症状会急剧恶化。
若有不理解或者更多用药咨询,请咨询医师;或者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