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种百科 > 厚缘深情霍云海再忆郑志强老师
厚缘深情霍云海再忆郑志强老师
黑芝麻能治白癫风吗 http://m.39.net/pf/a_8068377.html
再忆郑志强老师
文/霍云海
郑志强(――)字子明,系交口县双池镇长史庄人。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调入灵石县段纯初级中学,(简称段纯县中)先后任美术课教师和总务主任。郑志强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积极工作,成绩突出,年被灵石县教育局评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年荣获灵石县委,县政府授于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上篇《忆郑志强老师》在《灵石文学》(年第二期)上刊登,对郑志强老师的教育教学和总务工作作了详实的描述。在郑志强老师去世13周年到来之际,撰文《再忆郑志强老师》作为下篇,以表达我对他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仰之情。――题记当时灵石县委和政府颁发的奖状。01
宋朝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正因为在“此山中”,才有幸识了郑老师的“庐山真面目”。郑志强老师重新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后,在段纯县中我俩一起工作了八年,频繁的接触及耳闻目睹,我对郑老师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刻。郑老师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少年时在本村、庆余村及灵石等地求学。十八岁时被人民政府录为教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先后在靳村、庄立、北庄、水峪等校任教。年后受到不公正待遇迁回原籍,长期从事农村及人民公社基层工作。曾记得,一次偶然的机会碰上和郑老师同村的一个熟人,闲聊起来,我有意无意地谈到郑老师的情况。熟人眉色飞扬,竖起大拇指,赞叹地说:“你可不知道,俺们村的郑子明,可是个真正的能人,人称“郑能人”。”我随即问道:“有何所能?”他用方言俗语说:“除了生孩子不会,什么都会做。”此语一出,逗得我仰头哈哈大笑。他接着说:“郑子明有文化,内秀的很。精通医道、能写字、善修理(钟表、自行车)、会泥工、懂财务……。人家德才兼备,多才多艺,方圆村里的人都佩服他。”我听后将信将疑,心想,”出水才看两腿泥”呢。02
结束了一天紧张繁忙的工作,晚上,一些要好的老师经常坐在一起闲聊,问到郑老师回到农村后干了些什么?怎么当起医生来了的事情。他毫不掩饰,侃侃而谈。蒙受了不白之冤迁回农村后,心情十分愤懑。他想,天无绝人之路,决心另辟一条路径,打下一片属于自已的天地。当时看到农村缺医少药,村民患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的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殒命之事时有发生。加之自已家庭人口众多,患病后没有医生可寻,又焦急,又无奈。于是,他萌生了学医治病,扶伤救人之意。再则也为家庭增加点收入,好养家糊口。于是,他购买了好多关于中医学方面的书籍,便开始自研自读起来,对古代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孙思邈的《千金方》、《频湖脉学》、《针灸大成》等通读诵记,对现代的中医学著作《中医基础理論》、《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学》、《中医药学》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不断地收集散落在民间的验方和偏方。由于他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很快学习和掌握了中医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中医的阴阳五行,四诊八纲,汤头方剂,药理药性,烂熟于心;经络穴位,针灸推拿,养生保健,按摩刮痧,样样精通。他经常还给人们说一些古今经典的医学知识,说到“阴阳五行”,他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天有四时五行,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于暑,秋必核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说到“四诊八纲”,他说:望闻问切,综合揣摸,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说到经络穴位,他说,人体有十二经,十六络,阴阳分经(三阴经,三阳经)……。人体有穴,穴有七种,子午流注,杨氏八法……;说到药性汤头,他说,中药资源已达多种,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十九畏十八反……。古今方剂多首。论治病之方,则以汗、和、消、吐、下、清、温、补八法尽之。;说到养生保健,他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难能可贵的是他结合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导引术,加上自已的经验总结,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舌常滚、津常吞、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手常握、臂常举、腰常摆、腹常揉、肛常提、膝常扭、腿常伸、腘常拍、步常走、脚常搓……,养生十八法,倡导人们践行。有一次,他伸出胳膊指着几个穴(合谷、内关、曲池、神门)告诉我们,为了学针灸,把自已身上能探到的穴位都试着扎过了。有个老师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样?你就不怕疼?”他一本正经地说:”毛主席不是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只有在亲身体验后,才能明白针刺的确切效果。”并给我们诵吟《四总穴歌》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和孙思邈《十三穴歌》,马丹阳《十二穴主治杂病歌》。郑老师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对中医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又得名医郑述康(同一家族人)的指点,便经常临床实践,在当地,治一个病,好一个,名声雀起,闻名遐迩。本村和邻村的人有病找郑老师,甚至还有外县的来求医。郑老师赤脚行医多年,治病救人无数,医德医风医术有口皆碑。他恢复工作后,我有事去他家,他家的墙上掛着几幅当时患者赠送他的旌旗。尽管受潮湿,旌旗退了颜色,字迹模糊,但依稀可认,旌旗上用广告色写着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扶伤救人,功德无量”、等字样。现摘其医病记录(医案)两例。一例关于“消渴病”(糖尿病)的医案:刘某,男,52岁,苗家庄村人。年5月12日初诊。去年10月,出现饥饿感,小便有沫。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增高,诊为糖尿病。先后服用西药,血糖未完全控制。又查空腹血糖12.1,餐后2小时血糖19.2。视力、体重逐渐下降,口干苦,睡眠差,多饮多食多尿(尿浑),便秘,肩背腰膝酸痛,性情急躁,舌苔黄腻,脉细数滑。证属气阴两虚,燥热、湿热与瘀热互结。处方:地骨皮、玄参、天花粉、知母、炙僵蚕、黄连、北沙参、麦冬、玉米须、炙水蛭、生地黄、夜交藤、太子参等。12剂。5月28日复诊:症状稍有改善,睡眠可,尿转清,大便能解。但口干多饮,视物不清,周身酸痛。苔黄腻,脉细滑。处方:原方去夜交藤、麦冬。加、石斛、桑寄生。12剂。6月15日再诊:症状缓解,查空腹血糖7.8,餐后两小时血糖10.6。治疗有效,原方服24剂,病情缓解。二例:关于“胸痹”(冠心病)的医案:王某,男,58岁,长史庄人,年8月6日初诊。年7月出现胸痛,多在饱餐、激动、劳累、惊恐后发作。近来发作频繁,胸痛时长,痛引左肩,伴出冷汗,心悸气短,夜寐不宁。舌质紫黯,脉沉涩而短。证属胸阳不振,气滞血瘀,心肌失养。治宜宽胸通阳,行气化瘀。处方: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延胡索、瓜蒌、薤白、枳壳等。12剂。复诊:胸痛除。感气短神疲,口干心悸,少寐。舌质红,脉细弱。证乃气阴两虚,神不守舍所致。治宜益气养阴宁神。处方: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丹参、炒枣仁、黄芪、川芎、炙甘草。24剂。治疗月余,胸痛未再发作,其他诸症,亦渐消失。一切情况良好。他在段纯县中学工作期间,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编制外校医,给许多师生看过病,都是手(针、药)到病除,不花钱,少花钱治了病。曾记的有一次,是炎热的夏日,上体育课。上课后,有一学生猝然晕倒,昏不知人,师生们惊恐不己,不知所措。我一机灵,马上去找郑老师,他来到后一看:气息粗促,牙关微急,身热,舌红,切诊脉象洪大而数,一摸手脚,四肢厥冷。他当即就说:“暑厥”,随即拿出毫针和三棱针。取“十宣穴”,用三棱针刺血;取督脉和手少阴、厥阴经穴(百会、人中、神门、中冲、等)用毫针刺(泻法)。不到五分钟,这位学生醒来。郑老师又开了三付中草药。过了两天,病全愈。还有一次,有位教师,膝关节疼,走路一瘸一拐,疼得厉害了,上不了讲台。于是,他请郑老师给他医治。郑老师一触诊,痛有定处;一问诊,遇冷加剧;一望诊舌苔白;一切诊,脉弦紧,确诊为痹证(痛痹)。郑老师一边用毫针刺(犊鼻、梁丘、阴陵泉、膝阳光等穴)后加(肾俞、关元穴),一边用艾条熏针灸穴,一边开处方服中草药。一个疗程,病情减轻,又一疗程下来,病全愈。有一个三年级学生(男)有十六岁,得了牙疼病。水不能喝,饭不能吃,课不能上,右脸颊红肿,手托下巴,嚎啕大哭。郑老师一检查:该生齿痛甚剧而肿起,舌苔黄,唇干口渴。并伴有口臭。脉洪等。确诊为阳明胃经火邪牙疼。郑老师取足阳明胃经穴,(合谷、颊车、内庭、下关、风池)用毫针刺(泻法),针进疼痛减轻。后又跟着扎了两次,开了几付中草药带回家煎服。病愈到校后,上学如初。闲谈时,我问郑老师:“在你行医中有无误诊或失手的时候?”他肯定地说:“没有。有时诊病会出现假象,看似寒证实则是热证,看似实证实则是虚证……。这个时候,就要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他还动容地说:“医比天大,要用“心”看病。患者让你瞧病,就是把自已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你了,所以要对患者高度负责,诊断、用药、用针等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再则要审时度势,根据病情,能诊治了就尽力治,不能或者没条件诊治的,医院治疗……。”我接着又追问:“你对待患者能一视同仁吗?”他直截了当地说:“在我眼里只有病和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有钱人看病,没钱的人一样看病……”。听着郑老师一字一句肯切的话语,我想这可能就是郑老师多年来遵循的行医之道吧!这是郑老师用过的毫针。这是郑老师的学习和医案笔记。03
那是年冬,有一天,段纯村一个姓吴的人(是郑老师的亲戚)来校找郑老师,说是修建了新房,问郑老师讨点墨宝,装饰一下。我一听,先是一楞,接着问道:“他会写字吗?”姓吴的人说:“不但会写,而且写的特好。”又给我讲述了郑老师在村里为村民写字的事。长史庄和方圆村的人,每到逢年过节,家居装饰,都要延请郑老师写对联、写“吊子”。村人以为能掛上郑老师写的“吊子”会篷荜生辉,感到荣耀。尤其是村里人过红白喜事,郑老师写的对联,内容切合实际,恰到好处;字迹铁钩银画,笔走龙蛇。吸引人们驻脚观看。郑老师在校读书期间就热爱书法艺术,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写仿练毛笔字。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进步很快,学校毕业时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秀丽的钢笔字(铅笔字、石笔字)。参加教育工作后为进一步提高自已的书法水平,使写的字“合法”入体,他便开始研修临习唐代最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等。他首先将颜体书的代表作《颜勤礼碑》作为范本临习。从基本笔画,即笔画运笔、形态、组合。到部首即字头、边旁字、框廓形的边旁字、部首在字底的字。再到间架结构,即结构形式、结构比例、结构布势等逐一循序渐进练习。在县中工作时,他已经50多岁,还不断地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和柳公权《玄秘塔碑》碑刻。他指着《颜勤礼碑》告诉我:此系颜真卿六十岁时所书。此碑的点画有其独特的写法:行笔雄健有力,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起笔处方笔少,圆笔多,横画起笔多斜角;点画呼应、贯气;横画轻,竖画重;捺笔有“蚕头燕尾”之态;转笔常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他说的头头是道,如数家珍。我看他临写时腕部和肘部都悬离桌面,我不解地问他,:“悬离开桌面写,手发抖,不好运笔呀”,他进一步说:“腕肘悬离桌面,是为了在运笔时不受阻碍,使力自然运到笔尖上来。初学之人悬腕肘习字,手发抖,落笔不能控制,行笔不会自如,但只要坚持,就会习惯。”他还特别强调:这是写好字的基本功。晚上时分,我经常去他办公室和他拉呱,陆陆续续听他讲有关书法艺术方面的知识。他说:……书法将毛笔这种单纯用于记载的功效提升为一种文化美学。书法艺术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绝不仅仅是表观简单的方圆并用,撇捺展放的痕迹,它是一种精神内涵的承延和彰显……。书法美不仅有着承古之美,而且有着当代之美。书法艺术,最讲究功力。功力非一蹴而就,非眼高手低……。字如人,人如字也。在书法面前,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你是谁,只要动笔写出来的汉字里,你的样子便清晰可鉴……。我对此疑惑不解,心想,怎么能把人和字拉扯到一起,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他接着说:一个人的修养从书法里显而易见,一望便知……。联系现实生活,他尖锐地指出:当今社会,一些人在社会不守社会公德,从事工作不守职业道德,做人做事不守个人品德,还俯案写字,是写不好字的!……。郑老师把书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做人与书法写字紧密联係起来,这可能就是多少年来郑老师书法艺术的真理妙谛吧!按照上级安排,那时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要统考两次,统考结束后要張榜公布成绩。教导处写榜,便请郑老师来执笔。红纸黑字,学生姓名、成绩(考试的分数)跃然纸上。榜文一贴,引来全校师生和一些家长纷纷观看,他们不说考试成绩怎么样,先问谁写的榜。整个榜文的字似笔歌墨舞,鸾飘凤泊,又似春蚓秋蛇,美女簪花。学校开大会掛的会标也请郑老师来书写,会标一掛,与会的人啧喷称赞,真是笔酣墨饱,龙飞凤舞。学校的教师们请郑老师写对联、写“吊子”(四扇屏、条幅等)络绎不绝。所有这些额外的工作,郑老师非但不取分文报酬,而且做得尽善尽美,也打消了老师们开始对郑老师给学生上美术课的重重疑虑。为郑老师写的“福星高照,吉祥如意”八条幅之一。 附,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刘计亮先生的点评:“《“祖国”“中华”联》此书行笔平实、沉着,结体工稳、疏朗,字势开博,盛气充溢。给人以丰神秀逸之感,既见柳之骨峻势雄,又显颜之壮伟雄澜。……宽厚而不松弛,婉雅而不媚俗,单字堂堂正正,通幅又气韵流动,一种蔼然可亲,凛然难犯的儒雅君子之气勃勃然腾于纸上。”为郑老师写的《“先祖”竖轴》,共十幅,此为第一幅。附,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刘计亮先生的点评:“《“先祖”竖轴》以颜为基法,起收处似有褚意,如“传”、“与”等字。结构又见取自宋人王洗处如“高”、“有”、等字。全篇字字稳和安祥,意态从容,显出一种安静闲雅,自然祥和的笔墨精神。用笔则方圆皆出,笔道浑厚,从容不迫,了无轻佻浮靡之感。尤以撇捺之收束,果断而含蓄,沉着而凝重。结字较为密实,与厚重之笔,相得益彰。细品直觉弥漫着一种雍谐雅整,不燥不厉的文人气息。”郑老师一生热爱书法艺术,由颜体为基法,后吸收柳、欧、褚及至宋、明诸贤养分,于行楷一体尤见功力。由于受学识、修养、当时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所羁,加之未受高人传授指导,最终未成就圣手大家。但在他身上和笔下映射的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之光。这是郑老师为其吴姓亲戚写的字。04
郑老师善修理,会泥工……在当地小有名气,人们都称其为“郑师傅”。为当地群众解决了许多别人解决不了的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也为家庭生存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我结婚时,父亲给买了一块国产的北京牌手表(那时也有上海、天津产的手表),戴了几年后经常出现偷停的毛病。找当地修表师傅修理,皆找不到毛病所在。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郑老师面前提起,他平静地说:“拿来我看看。”我惊讶地问:“你会修?不要治聋治成哑子。”我抱着怀疑的态度试着让他看看。一天,我来到郑老师办公室,他从木箱子中端出一个精致的铁皮小合子,从中拿出修理工具,打开手表盖,戴上放大镜,很快就把一块手表的内脏拆卸开来。一个个细小的部件摆在一块白令纸上,他挨个细仔查看,寻找毛病,找来找去,找到了毛病。他用一个小捏子捏起手表齿轮对我说:“就是它,齿轮磨损严重。”我着急地问:“哪怎么办?”他肯定地说:“不能修理,只有更换齿轮。”毛病找到了,也就迎忍而解了。通过这次修手表,我看着他专注的神情,娴熟的动作,认真细仔的态度,准确肯定的回答。我心里想,这不是一般的修理师傅具有的素质和技能。有多少次我俩聊起来,我问他:“你是怎样学的修理钟表技术的?”他风趣地说:“人们常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咱没有学会数理化,有一技之长,走遍天下也不怕。”,并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起他学修钟表的事来。双池(原隶属灵石县,现隶属交口县)是古老的一个集镇,每月有一次集会(就是现在的文化商品、农产品等贸易交流会),南来北往的周围几个县域的人纷至沓来。3月18日(农历)是双池较大的一个集会,有一次,他去赶集。集市上有一个摆着修理钟表的摊,摊前围着有几个人,他好奇地走过去观看。修表师傅约有四五十岁,听说话口音象是隰县人,不一会很麻利地就把几块手表修好。他主动与修表师傅搭讪,又送烟又递火,与人家攀好。后提出拜师学修表之意,修表师傅看郑老师诚实人又长得精干,便答应了下来。郑老师还请人家修表师傅在饭店吃了一顿饭,表达自已的诚意和感谢。后来修表师傅每月到双池赶集摆摊修表,郑老师就跟着人家学了起来。郑老师心灵手巧,在师傅的引导下学修钟表,用心用功,刻苦钻研。他告诉我说:“一块表,是一部完整的机器。首先要认识了解构成这部机器的部件和其功能,并明确其结构组成情况……。”他在开始学时,把各种钟表拿来反复进行拆卸,按装练习,达到拆卸按装一块表在一刻钟内完成的水平。小到微形手表,中到掛钟、座钟(表)大到立地座钟,对钟表的部件,功能,结构铭记于心,哪里结构容易出故障,哪个部件容易出毛病,了了明明。由于他对钟表研究的深入全面、精道,所以对有毛病的钟表修起来手到“病”除,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直言不讳地对我说:钟表结构大体相似,但制造部件使用的材料质地有区别,咱现在的国产表,使用的材料质地不及瑞士的表,所以国产表能戴十几年寿命就到了,瑞士的表戴二三十年也没问题。他指着我手上戴着的表说:“你戴的北京牌手表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要更换新齿轮的原因。”我逗他说:“你不要崇洋媚外,总感到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他笑着认真地说:“人可崇洋媚外,东西不会崇洋媚外。”我又追问他:“你修理钟表无数,有无人找过你后账的(麻烦的)?”他毫不思索地说:“没有。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不能哄人骗人坑人……。要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如实告诉人家……。收费合理,“君子取财要有道”,不能胡乱要价……”。我听后,又联想到现在一些修配业发生的不堪入目的人和事。郑老师刻苦研习,业道酬精,严谨治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使我折服,他为人做事,诚信有道,善心善行的崇高品质更使我敬佩不已!上世纪80年代,学校办学条件很差。冬季取暖学生宿舍、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烧煤炭和焦炭用的是土砖炉子和铁炉子(洋炉子)。在冬季取暖前,先要给铁炉子里面贴砖抹泥,修彻烧坏的土砖炉子,这些活,每年学校总务处要雇泥瓦工来做。郑老师任总务主任时,为给学校节省开支,自已亲自动手当大工,学校工友当小工,用时半个多月,就将所有炉子泥好。师生们反映,说他泥的炉子上火快,结实耐用。学校食堂大灶炉子烧坏了,利用星期天叫上饮事员、事务长担土和泥,一个上午就泥好了。看到每天剩下的饭莱倒掉可惜,他带领学校工友,事务长自已动手修建猪圈养猪……。年暑期,我在村里修建砖窑,他听说后主动来帮忙。他当大工,我当小工修建了一个火庵窑窑。从设计、操平、彻墙、到撑碹、插窑顶、垒灶……他一手操弄,用了一个星期就大功告成。教师们只要开口,家中的零星泥活,他不用几下就很快拿下。尤其是烧炕的火不上了,别人操弄多少次都不行,他一操弄,问题就解决啦……。因此,人们送了他一个雅号叫“火神仙”。他对泥瓦技术如此熟练,泥瓦活干的很受人们赞肯,我不解地问他:“这技术你是跟谁学的?”他说:“偷的。”,我一愣怔,随口问道:“怎么回事?”他道出其中的隐情。当时在农村,一些村民修建房屋,为了省钱,只请大工来,再邀一些村民来帮工当小工(有的村民主动来帮工)。他当时是生产队长、(当过生产大队会计、联村大队党支部书记)谁家动工他都主动去帮忙。他是个有心人,大工师傅做活,他边干边看边记人家怎么做,而后自已动手学着干,天长日久便“偷”学来了这门技术。一个“偷”字,说得多好听啊!我想,生活就是这样,知识、学问、技术等有时是不经意间学会的,主要还是看你是“有心”还是“无心”。除此之外,郑老师还会修理自行车、修鞋、修剪果木树、会理发、会刻章……,集才艺于一身,经常为村民、同仁、师生无偿服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离休后患病脑梗,最后瘫痪在床(炕)。我多次去看望他,他有腿不能走,有口不会说,有手不能动,只能用眼神来交流,当时我心里有无尽的心酸。暗暗为他祈祷:苍天啊苍天,睁开你的明眸,使回天之力,佛啊佛,佛法无边,使广大神通,快来拯救郑老师于水火中吧!……。05
总其郑志强老师的一生,自幼有志,勤奋学习;敦厚诚信,澹泊名利;工作积极,勤劳智慧;多才多艺,善心善行。深受同仁、师生、村民的尊重和赞颂!他的去世,使教育战线失去了一位好教师(领导),使农业战线失去了一位好干部,使广大村民、同仁失去了一位好人(能人)。人人都感到惋惜和悲痛。郑老师去世后,他的好友,原晋中市文联副主席温述光先生曾为其撰书挽联云:志在家国,坎坷路上遗痛爱;强于友善,炎凉尘寰郁心声!光阴荏苒,风雨无语。为了珍藏下和郑老师在段纯县中这段难忘的厚缘深情,我写下了悼念他的几句诗文:悼郑志强老师多才多艺集一身,人品人格更上乘。执教积极争先进,务农勇当排头兵。爱家爱人皆称颂,善心善行留美名。最恨病魔夺尔命,难断你我缘和情。郑老师啊郑老师,你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年7月5日于灵石这是当时郑老师修钟表掛的旗幌。这是年春在段纯县中和李寅生副局长的留影。左起:郑志强、霍云海、李寅生、屈云旺。这是年,左起孙生富、温述光、郑志强,三位挚友在家中的留影。附《忆郑志强老师》
作者简介
霍云海,年生,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任初级中学校长职务,现退休。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请赞赏鼓励哦!
往期作品:
霍云海:可爱可敬的岳父岳母
霍云海:母亲的光芒
霍云海:父亲的回忆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