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种百科 > 造成脾虚的原因,这个绝对在您意料之外
造成脾虚的原因,这个绝对在您意料之外
近期全国多雨,虽然时节已经过了处暑,但正午的闷热,还是会让人喘不过气来。不管是衣服、被子、还是身上……感觉随处都是湿乎乎的,明显不入烈日当空、气候干燥时来的痛快。
每次遇上这样的天气,很多孩子都出现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难、头晕脑胀,食欲下降的症状。不少朋友也会有身上被东西包着的感觉就好像穿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一样别扭。其实,这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
不仅如此,如果您观察孩子的舌头,十有八九会发现,孩子舌头边缘有牙齿的印痕,严重的就像锯齿一样,白白的舌苔铺满了整个舌头,舌头中间还可能有裂纹。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大便不成形,便溏,便便粘马桶,难冲、难擦的情况。
如果您的孩子恰巧也有这些情况,那您就需要留意下啦,因为孩子很可能是受湿邪影响了哦~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讨厌的就是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但唯独湿邪,最容易渗透的,也是最难祛除的。
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常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对于湿邪,多采用燥湿的方法来治疗,但祛湿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伤了津液,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环境中“湿气”过重,会引发和恶化多种身体疾病,特别是脾胃问题。
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但当饮食、气候、环境等外因引起水湿过重时,会阻碍脾的运化功能。水湿不能及时的代谢排出体外,就会在体内停滞,也会进一步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调理好一方,另一方便会随之得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湿为夏月之主气,故长夏多湿病,所以我们在长夏过去之前,最要紧的就是祛湿健脾。
湿邪分类
湿分为外湿、内湿两种。
外湿与季节、气候、环境有关。如阴雨连绵,或久居潮湿的地方,例如海边、湖边等,或涉水淋雨等都可能受湿邪侵袭。外湿侵袭后多表现为发热、头重身重、困倦乏力、胸闷、关节酸痛沉重等。
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液运化障碍,湿自内生造成的。一般外湿引起肌表经络之病,内湿易引起脏腑之病。内湿多表现为脾失健运、胸闷恶心、口粘乏味、不思饮食、渴而不欲饮、饮食不化、肢体困重、尿少便溏、苔厚腻等。
体内湿气由何而来?
1.环境影响由于夏季空气较为潮湿,所以容易遭受湿气的入侵。如果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湿就会进入身体内,刚开始湿会进入皮肤,接着是肌肉、关节,甚至内脏。
.熬夜
长时间熬夜的人基本体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湿气。不管熬夜是加班还是玩耍,长期熬夜都会导致脾胃受损,影响体内水分的运化,导致体内湿气难以排出,加重体内的湿气。
3.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脾脏里面的湿气越无法新陈代谢。
4.出汗后吹风或受寒
汗水一旦离开腺体后就会有新的津液补充。如果出汗的时候吹风或者受寒,皮肤表面的毛孔就会关闭,使汗水停留在皮肤下面,而它们无法回到汗腺就会聚集起来作怪,轻者皮痒,重则导致关节疼痛。
5.生活习惯
一些孩子有在地板上光脚活动的习惯,其实这也是非常容易染上湿气的。夏季闷热潮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
6.贪吃寒凉
有些家长为给孩子清火,会经常给孩子吃一些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偏于寒凉的食物。孩子脾胃功能还不健全,日久容易损伤脾阳,运化失调,会使孩子的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使湿气存在体内。
7.饮食过盛
脾胃功能的好坏会关系到营养、水分的吸收代谢。现在的孩子吃肉吃得太多,或者经常食用一些肥腻、高热量、高糖的食物,这都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当这些食物积在体内,难以消化,就会转化为湿气。
8.不适当的饮水方式
正常饮水时,水进入胃之后会马上被气化,然后通过脾脏进入肺脏。但当大口快速喝水时,大量的水进入胃之后,胃火无法马上气化,这些液态水无法进入小肠中,直接存留在胃里,慢慢造成中焦的湿气太盛,就会导致脾脏对湿的失控。
9.长吹空凋、风扇
现代的孩子运动偏少,天气稍热就躲进空调房里,吹着空调、风扇,使身体尽量少出汗,抑制体内的汗液排出。长此以往,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就会变差,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存住大量湿气。
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判断孩子体内是否有湿气,最简单的就是看孩子舌头,如果舌头边缘有齿痕,说明身体内的湿气重。水湿内阻,造成舌头胖大,舌的边缘受到牙齿的挤压,久而久之,就成为了齿痕舌。
如果天气渐暖,喝水较少的时候,即便没有锯齿舌,但是舌苔会呈现黄色,且黄中带腻。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其次就是观察孩子的排便。孩子正常的粪便是“金黄色的圆柱体,或香蕉形,且排便很通畅”。
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多半是体内的湿邪在做怪。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若是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还有就是观察孩子的状态,湿气重的孩子身体多肥胖,即使偏瘦也会有小肚腩。容易胃胀,食欲不振,食物不消化容易成积食。皮肤暗黄无光,或是起疹起痘;经常无精打采,困乏无力,整天打不起精神,老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裹着,懒得动弹。
如何祛除体内湿气?
1.健康运动
运动可以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经常运动、玩闹的孩子,体内的热量大,可以起到驱散寒湿的作用。
.喝热饮
不管是湿热体质,还是湿寒体质,都可以通过和热饮轻松地调理改善。例如将薏米、麦芽煮水后来喝,不仅就可以调理湿热体质,还可以健脾开胃哦。
3.保持愉悦的心情
愉快、放松的心情能够帮助我们脾脏正常的运作,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所以让孩子保证良好的心情,多与家人沟通,经常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对健脾祛湿也很有帮助。
4.科学饮食
祛湿调理的关键在于养脾胃。在日常饮食中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可适当多吃温和的食品,多食用一些含有薏仁、莲子、山药、薏仁的主食,都有助于去湿。
5.拔罐
拔罐去湿是民间一种很传统的中医去湿方法,能一定程度上驱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另外汗蒸、泡脚后微微发汗,都能达到一定的去湿效果。
6.避免潮湿环境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直接睡地板。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另外也不要让孩子直接坐到地板上玩,或是躺在地板上。很多孩子有易出汗的症状,家长一定要多留意,为孩子及时更换衣物,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等。7.姜汁发汗姜是祛寒湿的利器,最适合在淋雨、受寒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很多人喜欢早起喝姜水,或是把姜腌制后当小菜食用,这对平时的祛湿都很有帮助。湿气与脾胃的健康是相辅相成的。调理好脾胃,会增强脾胃对湿气的运化功能;祛除掉体内的湿气,可以是脾胃不在受湿气所困。所以两者是可以一起进行的。
八珍米在明代中医大师陈实功的八珍糕的配方基础上,结合明代中医大师龚廷贤的消食饼配方而成,是传统八珍糕的升级版,在制方的过程中,得到中医名家罗大伦博士的帮助指导。是一款调补脾胃、消食导滞的难得佳品。既可以帮助身体扶正气、补元气,又能强健脾胃。
原料中的怀山药可以扶助正气;莲子能滋补元气;薏米能祛湿;蒲公英对呼吸道感染很有作用……配方温和,更适合孩子用来调补脾胃。蒸煮后的八珍米,每一口都有淡淡的米香、而且口感顺滑,没有中药味,孩子超级喜欢。
号外!号外!
八珍米以滋补为主,主要原材料均采用道地药材,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由于孩子的体质不同,加之受季节、生活习惯、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孩子会在食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
为方便家长能及时反馈孩子的健康变化,解答家长调理脾胃的各类疑问,建议家长朋友们添加温田养育的鐧界櫆椋庢不鐤楀幓鍝鍖婚櫌鐧界櫆椋庣敤浠涔堣嵂鏈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