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种百科 > 小儿腹泻的家庭辨证护理漫画版
小儿腹泻的家庭辨证护理漫画版
上次有人质疑我是不是真的暂停了逗逼路线。于是我好好反省了一下,决定这次一定要老老实实的说人话。为建立广大人民对中医育儿重视添砖加瓦。严格做到不搞笑,不伤风败俗,不低级趣味。
这次说拉肚子,医学术语叫腹泻。
拉肚子之事可大可小,正确辨证处理可快速痊愈。错误处理后患无穷,每年有万孩子由于没有正确处理腹泻而导致死亡。
什么质感和气味大便算拉肚子?
腹泻指每天排泻三次以上稀便或水样大便。
拉的次数多但大便成型不是腹泻。
没有添加辅食只吃奶的宝宝拉的糊状大便不是腹泻。
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与便秘一样,也是正气和邪气的交战过程。更确切的说是腹泻都是人体中了木马等可疑病毒之后的杀毒排毒反应。
腹泻症状本身只是人的自保信号,它显示身体正在自己处理问题,任何阻止身体本能的处理措施都是在添乱。例如毫无辨证的直接使用止泻药。
会引发拉肚子的原因有:
1.太冷或太热(寒邪,暑邪)或,吃的食物性味过冷过热(辣椒或冰淇淋)。
2.食用了有害物质,食物中毒等。
3.其他病机引发的没有代谢的废水(湿邪)
拉肚子的误区
民间传统派群众喜欢将流传的说法来对治问题。
中医辨证则认为应该瞬息万变,个性化看待每个问题。
所以正确的打开疾病的认知方式是这样的:
把“必须止泻”变成“不一定要止泻”因为有的病邪需要拉出来才会好。
把“一定会脱水”变成“不一定会脱水”因为正气足的人排完了垃圾或适当补液就会自愈。
把“一定是受寒”变成“不一定是受寒”,因为暑湿也会拉肚子,吃坏东西也会拉肚子。
把“必须挂水”变成“不必须挂水”因为绝大多数腹泻都可以中药治疗,有的也可以自愈。
把“好好吃点补补”变成“补你个头啊”因为身体正在经历正邪交锋没有更多的气血消化高营养的食物负担。
什么样的拉肚子可以家庭处理?
轻度腹泻:精神正常,无汗或者微汗,没有明显惊厥、发热等症状,手脚温热。
中度腹泻:口渴,烦躁不安,皮肤缺乏弹性,眼睛凹陷,前囟门凹陷。一些腹泻会出现一些热证,如口渴,烦躁,等等。
这个道理就像是锅里的水烧干了之后锅也会跟着起火。但这个火的原因,不是真正的热,而是缺津液,也就是缺水,需要补水。
这个时候需补充津液,可以用淡的糖盐水,电解质水,或者米汤。单纯的水由于阴寒的特性比较难被转化成供人体所用的津液,所以不能作为补液的最佳选择。
什么样的拉肚子需要就医
重度腹泻:休克,意识减弱,尿少或无尿,体凉,四肢潮湿,脉动微弱,低血压或检测不到血压,皮肤苍白。这种腹泻往往是因为错误的处理导致的,也可能是处理的不及时导致的。
由于严重脱水引发的生命动力不足的情况,身体已经失去抗邪能力,需要立即就医,也可以挂葡萄糖补液。
常见的小儿腹泻分为三类:
一种是积食腹泻:是由于吃了过多超过消化能力的食物导致,比如肉蛋奶,比如寒凉的食物或水果,零食,奶油蛋糕等等。
可能伴随有手心烫、舌苔黄(白)厚、口臭、大便酸臭,大便恶臭,发黑,爱喝水,腹胀,汗出,食欲不好等情况。
由于需要通过拉肚子把积食产生的食物垃圾排出来,所以这种腹泻不可以直接止泻。治疗的思路是
中成药常会用到保和丸或保和颗粒来处理。食疗方面可以使用焦米汤。
第二种是受寒腹泻:是由于肠胃受凉或者风寒邪气导致。
津液会为了抗击寒邪,屡屡受伤败阵,就会变成废水聚集在肠道,通过腹泻的形式排出来。可能会伴随感冒症状,流鼻涕咳嗽有痰,大便可能会出现绿色,腥味或无味,可能是水样,可能伴随泡沫。舌苔一般是薄白。
治疗的思路是。
会用到的可以是:艾叶红糖水,丁桂儿脐贴,南怀瑾脐贴,或者艾灸肚脐、中脘,中成药则可以使用参苓白术颗粒的来处理。
如果辨证错了腹泻的类型就像是迷路走错了方向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错误处理的腹泻,或者迁延不愈的腹泻很可能最终都转变成为虚寒腹泻。这类腹泻和受寒腹泻的症状与处理相似。思路也是温中散寒。可以使用的中成药是。
第三种是湿热或寒湿腹泻:是由于感染了湿邪引发的废水无法代谢,产生的腹泻。
废水往上走就是呕吐,往下走就是腹泻。所以这类腹泻经常会伴随呕吐,头晕。
这类腹泻可能会出现的是水样,也可能是稀便有泡沫,腥臭或无味,伴随呕吐,恶心,腹痛,腹胀。头晕等等。舌苔可能是白腻,舌苔胖大的情况。
由于是水湿无法代谢引发腹泻,那么治疗思路则是。
会用到的一个经典的中成药:就是藿香正气水,小儿需要使用无酒精的剂型。如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颗粒。
最后补充一种既有寒又有热又不是积食又不单纯是受寒的错综复杂的腹泻。
如果进一步学习过六纲辨证的朋友们,就会知道这种腹泻寒热的证据都有,但却可以排除积食,那么推荐使用的中成药是复方黄连素片。
还没完,一定有人要问:抗生素和止泻药(蒙脱石散等)的使用
记得曾经有很多人声讨过我们对蒙脱石散误用伤脾的界定。除了众多的病案事实之外,我们来看一个文献。
以上摘录自世界卫生组织《腹泻治疗,医生和高年资卫生工作者使用手册—第四次修订》ISBN(NLM分类:WS》
关于益生菌
相对来说比止泻药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一定能够根据病因来处理。临床有大量的案例发现,吃益生菌可以暂时缓解问题,但停吃之后病情就会反复。
文:郭莎拉
图:郭莎拉
内容指导:杨千栋
相关阅读
病案
蒙脱石散止泻后遗症
小儿便秘的辨证处理
漫画版
拉肚子的家庭辨证护理
应用来自万千次的复习
小儿积食引发的腹泻与辨证
病案
点击进入羊爸爸育儿学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