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预防治疗 > 冬病夏治三伏贴,盛夏调养ldquo老
冬病夏治三伏贴,盛夏调养ldquo老
冬病夏治三伏贴盛夏调养“老慢支”正当时附案例解析天气日渐炎热,白昼越来越长,夏日扑面而来。夏季气温高,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来说,不仅是一年中穿衣最单薄的时候,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也都是一年中最轻的时候,是难得的舒适时节。但依然有部分患者会在夏季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令人苦恼不已。究其原因,这部分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大多与体质虚弱、外受风寒相关。比如,冷饮、空调,是人们夏日的最爱,但对于慢性支气管肺炎的患者而言,若使用不当,往往会导致疾病复发。
认识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因多发生于老年人,有老慢支的称谓。早期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和气短或伴有喘息。病程迁延反复,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现代医学多使用抗生素、镇咳祛痰药、平喘药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难以除根。面对这个顽疾,每个人的心情都会很复杂,它就像一把锈锁,长久以来都无法开启。中医辨证辨治解析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大多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入侵,以致咳嗽反复发作;或因肺脾肾气虚,水津不布,痰饮内停,阻遏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喘咯痰,经久不愈。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邪为标。中医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实证常为外寒内饮,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痰,身疼怕冷,舌苔白滑;运用中药解表散寒、宣肺化饮治法往往获效。虚证多为脾肺气虚或肺肾两虚,常见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自汗,畏寒肢冷,每遇风寒则咳喘发作或加重,痰稀色白,舌苔白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运用中药温肺化饮、健脾益气、温阳平喘治法效果显著。冬病夏治三伏贴调养慢性支气管炎夏季是慢性支气管炎需要特别注意的时节,夏日酷暑难耐,腠理开泄,人多出汗,喜欢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中,这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则易患感冒、咳喘,原有此类疾病的人更易加重;暑热难解,人容易贪食冷饮冷食,损伤脾胃之阳。此时应当顾护体内肺脾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护健康。临床实践证明,夏季是慢性支气管炎难得的养护时节。《黄帝内经·素问》讲:“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此时应顺应天时,把握时机,未病先防,进行冬病夏治,达到调治养护作用。清代名医张璐在《张氏医通?诸气门下?喘篇》记载过,治疗冷哮“在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所以夏季三伏时节,寻找中医师,借用天时,应用辛温、开穴、通窍之品,贴敷与肺脾肾相应穴位,刺激经络,激发经气,清除体内沉寒,祛除疴疾,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事半功倍,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案例分析
近年来,多地医生采用中医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病案举隅:冯某,男,55岁,新疆乌鲁木齐人,年8月28日因咳喘10余天就诊于春播平台乌市关氏诊所。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一周前,因天气变化,咳喘再发,咳白色多量粘稠痰。曾在其他诊所输液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诊察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舌体胖大,舌质淡,舌苔白滑。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为咳喘(脾肾阳虚,寒湿内蕴)。即给予温阳化饮、宣肺平喘之剂贴敷于肺腧、神阙、足三里、涌泉穴等相应穴位。翌日复诊,咳嗽、气短、喘息症状缓解,舌苔白滑较前日好转;经一周穴位贴敷后症状悉数消失。后经穴位贴敷调理三周,回访至今未再复发。春播三伏贴火爆预约中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