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预防治疗 > 盲医考中医诊断学复习指南
盲医考中医诊断学复习指南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点上面“无障碍”开启你的新世界,点右上更多分享给好
第一单元问诊
细目一:问诊的内容
要点一:主诉。
是指患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如“膝关节疼痛五年,加重伴红肿一周”。询问时,医生要善于抓住主诉,围绕主诉所反映的症状或体征,详细询问其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情况,并进一步询问其他相关信息。
要点二:现病史。
是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诊治的经过。其内容主要包括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现在症四部分。
要点三:既往史。
既往史主要包括患者平素身体状况,以及曾患疾病情况。具体主要包括既往健康状况、既往患病情况、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有无药物或其他物品的过敏史、做过何种手术等。
细目二:问现在症
要点一:问寒热:寒、热各自的证候表现,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1.寒、热各自的证候表现
(1)寒,即怕冷,是患者的主观感觉,临床有恶风、恶寒、畏寒、寒战之别。恶风是指患者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怕冷程度较轻。恶寒是指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缓解者。畏寒是指患者身寒怕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者。寒战,又称战栗,是指恶寒严重,伴有全身发抖的症状,怕冷程度较重。
(2)热,即发热,包括自觉发热及体温升髙两种情况。自觉发热是指患者自感全身或局部发热,而体温不升髙,常见有手足心热、骨蒸潮热等。体温升髙,指体温高于正常。
2.寒热的四种类型
(1)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是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恶寒是发热的前奏,外邪袭表,无论是否有发热的情况,恶寒为必有之症,故有“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之说。由于感受外邪性质的不同,寒热有轻重的区别,临床常见三种类型。
1)发热轻恶寒重。患者明显怕冷,并伴有轻度发热,常见于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患者感觉发热较重,轻度怕冷,常见于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患者轻微发热并有恶风感。多因外感风邪所致,属伤风表证。
(2)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是指只感怕冷没有发热。多属阴盛或阳虚所致的里寒证。根据发病急缓,病程长短,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新病恶寒。患者突然恶寒,四肢不温,或脘腹冷痛,或咳喘痰鸣者,属里实寒证。多因感受寒邪较重,阳气失其温煦所致。
2)久病畏寒。患者经常畏寒肢冷,得温可缓,属里虚寒证。多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所致,常伴面白舌淡,脉沉迟无力等。
(3)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是指只发热,无怕冷,甚或反恶热。多属阳盛或阴虚所致的里热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征等,可分为壮热、潮热、微热。
1)壮热。壮热,是指高热(体温39度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多因外邪入里,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常见于伤寒阳明经证或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多兼面赤,汗多,烦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洪大等症。
2)潮热。潮热,是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常见有日晡潮热、午后及夜间潮热等。
A日晡潮热:是指日晡(即申时,下午3?5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见于阳明腑实证,又称阳明潮热,常兼口渴饮冷,汗出,腹满硬痛,大便秘结,舌苔黄燥少津,甚则神昏谵语等症。
B午后及夜间潮热:午后发热明显,并有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等特点者,属湿温潮热。午后及夜间低热,多因阴虚火旺所致。
3)微热。微热,是指轻度发热,热势不高,一般不超过38度,或仅自觉发热者。微热一般发热时间较长,多属内伤发热。按病机可分为阴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血瘀发热、气郁发热等。
(4)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表现,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常见两种类型:
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患者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可见于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证。
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一次,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
要点二:问汗:有汗无汗,特殊汗出。
1.有汗无汗
(1)表证有汗
多见于外感风邪或外感风热之表证。
(2)表证无汗
多见于外感风寒之表证。
(3)里证汗出
导致里证汗出的原因较多,如阳盛实热、阴虚内热、阳气亏虚、亡阳或亡阴等。临床应结合汗出特点及其兼症进行辨证。如汗出量多,伴壮热面赤,口渴饮冷,舌红苔黄者,属里实热证,因里热炽盛,蒸津外出所致。
(4)里证无汗
当汗出时而不出汗,常因阳气不足,蒸化无力;或津血亏耗,生化乏源所致,多见于久病虚证。
2.特殊汗出
(1)自汗
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者,称为自汗。多见于气虚或阳虚证,常伴气短、乏力、神疲、畏寒、舌淡、脉弱等症。
(2)盗汗
入睡之后汗出,醒后则汗止,称为盗汗。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常伴颧红潮热,舌红少苔等症。
(3)绝汗
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称为绝汗,又称脱汗。如病势危重,在高热烦渴、脉细数疾的情况下,而见汗出如油,热而黏手者,为亡阴之汗。若病势危重,身凉肢厥,脉微欲绝,而见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者,属亡阳之汗。
(4)战汗
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恶寒战栗而后汗出者,称为战汗。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应注意观察战汗后病情的变化,如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象;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盛正衰之危候。
图为启明盲医考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