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预防治疗 > 如何通过食疗,有效给孩子祛湿
如何通过食疗,有效给孩子祛湿
最近南方的气候越来越湿热了,脾是最喜燥恶湿的,孩子要健脾增强体质,就要懂得怎么祛湿。那么孩子究竟是不是湿气重?怎么祛湿才合理?今天就来仔细说一说。
今天内容很全面,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湿气到底是什么?
?湿气重对孩子有什么伤害?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湿气重?
?孩子为什么会湿气重?
?如何帮孩子合理祛湿?
1
湿气到底是什么?
人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被称为津液。像汗、血、髓这些都是津液。《黄帝内经》中提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津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对于五脏六腑起到关键的濡养作用。
要把水湿运化成为津液,就要靠脾的能力。如果不能正常运化,就会“水湿内停”,成为湿气。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和食滞一样,都是脾过负导致的,也会进一步损伤脾。一旦形成,脾就需要使更大的劲来疏通障碍物,压力就更重了。这样一来二去,就加速了对“后天之本”脾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体质就会加速受损,很难强健起来。
湿气如果停滞在体内排泄不出,日久了会形成各种疾病。孩子因为腠理疏松,湿气最容易通过皮肤来发泄,比如湿疹、夏天的痱子都是很常见的皮肤病,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体内有湿。
湿气可以简单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指外部环境影响体内水平衡,如气候潮湿。外湿入侵,孩子就会外感湿邪。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自然界中,有六种“常气”,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气候一变,主导的六气就相应变化。我们生活在跟大自然常气交替的环境中,所以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变化就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孩子就更为敏感了。抗病能力下降的时候,这六气就会变成邪气而伤害人体,导致外感病。这也是为什么春天孩子最多的就是外感夹湿。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水湿内停,在体内形成阻滞,伤害孩子的内部运作系统。
水湿内停,内生湿浊,就是脾运化不得力,水湿停滞体内形成湿浊。内湿的根本原因是脾的功能跟不上,也就是脾虚,所以我们经常说脾虚生湿。本来就脾虚的孩子,到了春天是动不动就“湿气重”的。解决脾虚一方面要减少对脾胃的损伤,一方面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气化功能。要改善孩子脾虚,长期湿滞,冬季对肾阳的调理滋补就很关键。
外感湿邪和内生湿浊在形成原因上虽然有所区别,但是二者常常是互相影响的,内湿外湿夹攻就会出现一系列疾病。对于脾虚的孩子就特别明显。
湿气也经常不是单独作怪的,和寒邪一起就会形成寒湿,和热邪一起就会形成湿热。一旦形成,调理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2
湿气重有什么伤害?
对于孩子来说,湿气重最主要的伤害其实就是两方面:
一、外感。湿邪伙同寒邪、热邪伤害孩子。
二、伤脾。脾最恶湿,脾有问题,抵抗力就会有问题。
大人也怕“湿气重”
湿气对成人的侵害也不可忽视:
?湿为阴邪,阴邪侵袭人体,阳气就会与之抗争,所以湿邪容易损伤阳气。阳气不足脾运化的能力不足,就会经常拉肚子,或者肥胖浮肿,或者很容易有痰。
?湿性重浊,“重”就是沉重、附着的意思。湿邪导致的疾病常常伴有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无力的表现。经常睡一觉起来还觉得很累。
?湿性黏滞,易阻气机。“黏”,是黏腻,“滞”是停滞。最常见的“黏”是排泄物,大便黏腻、软烂,不容易被水冲走,小便不畅;还有汗黏、嘴里感觉黏腻、口甘、舌苔滑腻等。
?湿容易滞留在脏腑经络,阻遏气机通畅,导致升降失常。比如,阻遏在胸膈时,伴有胸膈满闷感;湿阻中焦,伴有脘腹胀满感;湿停下焦,伴有小腹胀满、小便不畅等。如果湿邪侵袭在关节,就会关节胀痛、屈伸不利等等。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有向下走的趋势,所以容易伤及人体的下部,比如下肢的水肿、湿疹、脚气等等。小便浑浊、泄泻、痢疾、女性的带下病,也多是由于湿邪下注引起的。
3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湿气重?
1、从形体上判断
肥胖的孩子湿气重的可能性很大。形体肥胖多为痰湿体质,如果加上性格内向、情志不畅、孩子不是很活泼,平时稍微一活动就喜欢出黏汗,嘴里常有黏腻的感觉,那就是长期湿气重,已经形成痰湿体质了。这类孩子我们叫虚胖,看着体格很大,实际上体质很差,要长期调理脾胃功能,适度运动。
2、从便便上判断
如果孩子大便黏腻、软烂、挂壁、不容易被水冲走,我们称之为便溏,那也是近期体内有湿的表现。正常来说,给孩子擦屁股,一张手纸就够了,如果老是擦不干净,就是有湿的表现。这时候就要控制饮食,另外用一些祛湿的食疗。
3、从舌苔上判断
舌苔的主要表现是润和腻,舌苔润说明有津液上承,是好的现象。如果湿气重,就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孩子湿气重,很多时候都伴有积食。
舌苔水滑就是有湿
当机体阳气不足,不能运化水湿的时候,就会出现舌苔水滑。如果发现孩子舌面还湿哒哒的,很大的水汽,那就是有湿气。或者白腻苔铺满舌面,那也是有湿的。
齿痕舌就是有湿
如果发现孩子舌体胖大,舌边有齿印,这是脾虚湿盛的表现,是长期的湿气重。大人齿痕舌的也很多。
黄腻苔就是湿气重
孩子舌苔厚腻、偏黄,多是因为湿浊内蕴,遏制了阳气,湿浊内蕴化热,夹痰夹滞。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助消化,孩子很快就会生病。助消化的同时配合理气燥湿,效果就会更好。
4
孩子为什么会湿气重?
气候的变化是一个原因,另外最主要的就是“脾常不足”的特点,导致孩子很容易湿气重。
脾虚的孩子,运化水湿的能力差,很容易生湿。什么孩子容易脾虚呢?长期有慢性病的孩子,比如过敏性咳嗽、鼻炎、哮喘,这类孩子都是脾虚的。长期消化不好、不爱吃饭的孩子,大多是家长喂养方法损伤了孩子脾胃,长此以往形成脾虚。使用了抗生素后没有及时调理孩子体质,也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虚。
长期吃容易助湿的食物。性味寒凉的食物大多有清热、滋阴的功效,但也多能助湿;同时,寒凉之物伤阳气,伤脾胃,也会加剧湿重。
助湿的食物
这些食物,如果孩子有湿气,或者长期脾虚,就要少吃:
?性味寒凉的水果有:梨、香蕉、杨桃、橘子、李子、柚子、枇杷、草莓、竹蔗、柿子、西瓜等。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性味寒凉的蔬菜有:茭白、丝瓜、莴笋、白菜、蘑菇、黄瓜、竹笋、苦瓜、冬瓜、西洋菜、马齿苋等。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性味寒凉的水产有:田螺、海螺、螃蟹、蚬肉等。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5
如何有效帮孩子祛湿?
常见的祛湿方法有健脾祛湿、健脾燥湿等等;一些特殊的疾病需要通过排汗、排尿、排便的方式来去除体内的湿气;人们日常保健还会用到艾灸、拔罐来祛除湿气,但是这些对于孩子要谨慎操作。
对于孩子来说,有两种祛湿方式是不正确的。
×过饮凉茶祛湿
凉茶中除了祛湿的药之外还有一些清热的药,这些药是寒凉的,常喝凉茶必然会伤及脾阳,脾阳虚弱,温煦和运化水湿无力,会加重湿气,所以不建议儿童经常服用凉茶。
×妄用补药健脾
很多有脾虚湿盛的孩子会表现出疲倦、乏力、精神差,家长们就会去买一些补药给孩子吃,这样做风险也是很高的。补药多是滋腻的药物,滋腻之品通常难以运化,加重脾气的负担,就越补越差。无论大人小孩,补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帮孩子祛湿,消积健脾是尤为关键的。脾胃强了,孩子就不容易生湿。
祛湿?运动
平时要鼓励孩子多运动,一为发汗,将身体内的湿邪糟粕排出,二为提升阳气,促进脾肾之阳的生长,三为调畅情志,在春夏季特别重要。
祛湿?小儿推拿法
保健推拿中我们主要以健脾化痰,疏理气机为主。
运板门-下:健脾和胃、调升降、化积滞。
顺运内八卦50-下:开胸散结,化痰消食。
开璇玑3-5次:通畅三焦。
运板门
顺运内八卦
开璇玑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祛湿?食疗方
正确做法是先控制饮食,消积滞。如果发现孩子有湿气重的表现,先用四星汤给孩子助消化,同时素食2-3天。消化好的时候日常用食疗健脾祛湿。合适的药材有白术、茯苓、赤小豆、木棉花等等,每周1-2次煲汤即可。或者每周就给孩子喝一次四星汤来保健。
食疗方
四星汤
材料:
谷芽10克、麦芽10克、山楂5克、木棉花5克。
用法:
两碗水煮成半碗,1-2周喝一次。
功效:
三星汤中加上木棉花,有消积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胃口不好、容易积食、湿气重的孩子。
适用年龄:
1岁以上辨证合适用。蚕豆病可以用。
食疗方
赤小豆冬瓜生鱼汤
材料:
生鱼1条、冬瓜克、赤小豆30克、生姜10克。
用法:
生鱼宰净,冬瓜连皮切块,与赤小豆、生姜同煲汤,不放盐食用。每1-2周喝1次即可。
功效:
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咽痒鼻痒、眼睑浮肿、舌淡胖大、大便溏稀等症状。
适用年龄:
3岁以上辨证合适用。蚕豆病可以用。
食疗方
茯苓莲子粥
材料:
大米50克、莲子15克、茯苓15克、红枣5克、红糖适量。
用法:
先将红枣、莲子、茯苓、大米文火煮烂,加红糖调味。
功效:
健脾祛湿、益气补血。适用于面色无光泽、易长口疮、口气大者。
适用年龄:
1岁以上辨证合适用。蚕豆病可以用。
孩子经常有“湿气重”的表现,根本原因还是脾虚。关于有效给孩子健脾,推荐以下课程。
日常顾护孩子脾胃,最系统、最实操的喂养方法,请大家认真学习脾胃课《如何有效改善孩子抵抗力》,本课程是许尤佳教授超过30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目前已超过万次家长收听。
扫码??了解详情,订阅后永久回听
如何在宝宝3岁前,给孩子一生的体质打好基础?许尤佳教授首次详解0-3岁婴幼儿日常养护方方面面的问题、辅食添加的方法和餐单推荐。家有0-3岁宝宝的家长,都推荐听一听。
扫码??了解详情,订阅后永久回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