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预防治疗 > 不懂艾灸别乱灸,基本常识要了解
不懂艾灸别乱灸,基本常识要了解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老知识新发,主要是送给灸友重温一下艾灸常识,也有助于新灸友正确认识艾灸。1、艾灸不能包治百病!答:希望大家还是要客观、冷静的看待灸疗,它是可以治百病、但是,灸疗不是对每种疾病都%有效,这有一个概率的问题。比如痛经、肾虚腰疼、脾胃不和等治愈率就达98%以上。2、纯艾条和药艾条哪种好?答:无论纯艾条还是药艾条,它的主要成分都是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的。在效果上来说,纯度越高的,艾灸效果会好一些。3、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艾灸能治愈?答: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因为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患者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患者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4、为什么艾火能壮阳气呢?答: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五脏六腑。5、艾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艾灸最大的特点是既能使亢进的功能得到抑制,也能使衰退的功能得到兴奋而趋向正常生理的平衡状态。艾灸对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都有调整作用,能使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治病防病,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6、什么是灸感?答: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自我所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第一种是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第二种是正邪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第三种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第四种是丹田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丹田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7、有些人灸后会疾病加重,为什么?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8、艾灸热量不向远端传导应该咋办?有些人经络闭阻,有些人感传敏感度不高,原因很多,但是只要坚持施灸,一般都会慢慢出现热量向远端传导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循经感传现象。可以采取通关过穴的方法,一点一点引导,一旦出现明显的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疗效显而易见。9、小孩强身保健灸哪些穴位好?答:小孩保健灸的要穴是身柱穴,身柱含有全身支柱之意,作用是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咳,对小孩有强身保健的作用。10、艾灸可以延缓衰老吗?答:可以。《外台秘要》说:“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类经图翼》说:“神阙行隔盐灸,艾灸至三五百壮,不惟疾愈,亦且延年。”艾灸既能壮阳补虚以治衰老之本,又能活血化瘀、温通经脉以治衰老之标,标本同治,疗效确切。通过艾灸扶助正气、调节人体功能、抵抗和减弱各种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从而控制和延缓衰老的发生。在选穴上多以任脉的神阙、关元、气海,督脉的命门、大椎,膀胱经的膏肓、肾俞、志室,肢体的足三里、三阴交为主。11、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答: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同属任脉且位置相近,处于中焦胃脘部,都能治疗胃脘部病变,但是功能却同中有异:上脘:偏于抑冲降逆,主要治疗中焦胃失和降所致的上逆呕呃诸症,尚可宽胸利膈,治疗上焦气机不利等症;中脘:重在和胃理气,在健脾和胃、益气消积的同时,主要调理肝胆脾胃气机不利诸症;下脘:偏于消导通降,能将胃所受诸邪通过下传肠腑消散,给邪以出路,所以长于治疗胃肠气机不通诸症。简单说就是如果胃脘部不适,有呕吐、呃逆等症状的用上脘;有胀满、积滞等症状的用下脘;而脾胃不和或者肝脾不和所导致的上腹疼痛、泄泻、便秘等症状用中脘。临床可以辩证选取单穴,也可三穴同用。12、艾灸鼻出血是什么原因?答:艾灸为什么会鼻出血,是因为营气走经里,卫气走经外,如果营卫不固,营气就会溢出经外,导致出血,这和脾胃的关系最密切。你可以每穴少灸一会,慢慢加量,不要一下子刺激量太大。另外再加灸上星、印堂、迎香和合谷,用于灸治鼻出血。13、艾灸起水泡怎么处理?答:灸后皮肤出现水泡,注意不要挤破,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消一下毒,买一点红霉素眼药膏抹上,用纱布包敷,尽量不要碰水。古人说“灸疮必发,祛病如把抓”,就是说艾灸发灸疮起水泡,祛病效果才快,这种水泡是无菌的,是艾灸的正常反应。艾灸的好处:培元固本、强腰健肾、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14、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答: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经络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热性之人可灸!比如,扁桃体发炎、咽喉疼痛牙痛,灸大椎,大部分患者会感觉咽喉有湿润感,症状减轻。15、不知道穴位能灸吗?答:能,哪里不舒服灸哪里。中医把这种方法叫阿是穴或天应穴。局部疼痛点必定是那里气血经脉不通造成的,灸局部可以直接通经脉,调气血,驱病邪。16、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怎么调节施灸温度?答: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也可以隔一会用自己的小指肚测试局部温度。小孩可以观察面部表情。17、艾灸有没有季节的限制?答:没有,任何季节都可以灸。四时皆可扶阳。虽然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老毛病容易复发,此时人体阳气生发,灸时效果比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时效果比较好,等等,都是相对而言。如果有什么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特定的节气再灸。18、灸时可以配合食疗吗?答:可以。艾灸在使用一周之内,大部分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大改善。体质虚弱的可以吃一些高质量的饮食。火气大的泡泡脚、喝小米米汤。19、怎么防止晕灸?答:灸时如果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称为晕灸。应该立刻停止灸,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开窗通风,往往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20、怎么艾灸才能效果好?答:艾灸要想有效果,合理的配穴,正确的方法,靠谱的艾条,三者缺一不可。21、艾灸是穴位选的越多越好还是重点灸好?答:不要急于求成,一次灸过多穴位,灸过长时间。调理某种疾病要严格按照要求去灸。日常养生灸,每次可灸2、3个穴位,一个穴位灸20-30分钟。时间上有4种选择:可以隔天灸或连灸2-3天停1-2天;或连灸3-5天停2-3天;切忌长期不停歇的一直灸,也不要想起来才灸一次。(如治疗急性病,突发疾病则一直灸到病好为止)。22、艾灸治疗总原则治疗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凡病在上部者,肩俞、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23、如何调整艾灸的火力?1、看舌苔白红:越偏向白色,越可以用大的火力;越偏向红色,越要减小火力,很红的要疏通泻火了,不易上来就艾灸。2、看舌苔胖瘦:偏胖者,可以大灸;偏瘦者要小灸3、看舌苔有无裂纹:无裂纹,可以重灸;有裂纹要小灸,甚至弃灸。4、看舌苔湿干:偏湿滑,大灸;偏干,小灸但这几种情况会交错存在,比如白苔,但有裂纹。白苔易大灸,而裂纹又不能大灸,此种情况需要个人凭经验拿捏,脉脉艾灸提醒你需时刻注意艾灸期间舌苔变化情况,从而调整火力大小。5、看大便:凡大便偏稀者,易用大火力艾灸。凡偏干者,要小火力灸。大便偏干怕热者为热秘,不易灸。偏干而怕冷者,为虚秘,可以灸。6、怕冷者,大灸,怕热者小灸,慎灸。但怕冷,而气血亏虚严重,阴阳两虚者,不易大火力灸。虽然怕热,但湿气重者,也可大灸。7、晚上无盗汗,可大灸,有盗汗,小灸8、气机沉重,不爱说话,少动者,可大火力灸。心神不定,话多,多动者,往往小灸。9、背部可大灸,腹部相对要小灸,上部易小灸,下部易大灸。24、灸后的注意事项都有什么?答:艾灸要想有好效果,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觉得,反正艾灸能养生,能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可以随便乱来了。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艾灸真的帮不了你。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艾灸时穴位打开、毛孔张开,一定要避风保暖,否则容易遭受二次风寒,有损健康。艾灸后一小时内不要喝凉水、碰冷水、洗冷水澡,这些常识很重要。有的人艾灸后吹了风,结果整整两年不出汗,经中医慢慢调理才好。25、灸法也分补泄《内经》始论灸法补泻。在《灵枢·背腧》中就有艾灸补泻操作方法的论述:“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显然,《灵枢》是以艾火燃烧速度徐疾和火力缓急来区分补泻。《针灸大成》亦有类似称述,“以火补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且又将其同开合补泻复合在一起。现代临床对于各种邪实为患之疾,施以艾灸泻法,用黄豆大艾炷点燃后以口吹艾火,艾火必须迅猛而强烈,每粒燃至大半,以患者感觉灼痛不可忍耐为度,随即移去艾火,连续施灸5-8壮(壮就是一颗艾柱),灸后不按孔穴。根据临床运用体会,认为艾条温和灸偏于扶正而为补,而雀啄灸偏于祛邪而为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