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预防治疗 > 那个书院,那座庙宇,那方人,那些事儿4
那个书院,那座庙宇,那方人,那些事儿4
假象
老先生谦虚地说,你们是正规军,我们是土八路。
我们也笑着说,老先生是李云龙的土八路。
下午,耀莲师父带上老先生跟我们去出诊,碰到一些卧病在床的患者,耀莲师父时常会开车去看望,而且带上有发心的中医。
耀莲师父说,我的中医缘比较多,认识不少。
在车上老先生也很健谈,没有停过,而我们在小车里手中的笔也没有听过。
孔夫子讲,造次颠沛之中,照样可以学习,只要你有一颗好学的心。
刘晓伟老师说,我们都要跟老先生学啊,老先生教不教啊?
老先生笑着说,你要是肯学我这土八路的东西,我这是恨铁不成钢,巴不得全用上。
常有青年学子问道,该如何学中医?
老先生说,如果是师父带徒,很快就会看病,中医要突出辨证论治,不能看表面。
一个药局的副局长,他刚进我门诊就说,吴医生我这是肝阳上亢头晕,给我降压泻肝吧!
平常一看,两颧红,很容易被表象迷惑。
但我开方不是看症状,症状有时是假象。
因为病人舌苔有齿痕,色白,脉又一派濡缓,乃脾虚夹湿。
一问大便溏软,你就要舍掉颧红的症象,而顺从濡缓的脉象,这叫舍症从脉,要当作脾虚夹湿辨证来治,用六君子汤加味,几次大便头晕就好了。
病名
症常有假象,病也不一定是真实。
有人认为诊断出疾病来,对症用药就好,比如皮肤病用皮肤药,胃痛用胃药,腰痛用治腰药。
老先生说,不能这样看病。
老先生临症几十年,一肚子精彩的医案医话,真是出口都是发人深思的案例。
医院的住院部,那些医生都跟老先生很好。
有一个贵州的妇女40岁,车祸后,医院里,一个多月,身体外伤慢慢恢复,可得了荨麻疹,半个月用抗过敏激素,不仅没有压下来,还加重。
如果是平常看病的医生,见到荨麻疹,他就会想到消风散。
年轻的中医,很容易就会开出消风散。
可老先生说,我看这病的时候,先看她脸色白,舌苔白,脉虚弱,而且不自觉地流汗,还心慌。
这明显是气虚,卫表不固,于是我开桂枝汤加玉屏风散。
结果一剂就大效,三包出院。
这是气阳两虚,肺卫不固。
老先生说,消风散有两条,都能祛风,一条是清热除湿的,一条含有健脾,健脾的这条用了也会有效。
可见看病不是看病名。
我们感慨地说,大家能看到听到老先生这些经验,真是众人的福报。
干活忙碌中背书
刘晓伟老师问,老先生怎么学好中医的?
老先生说,医院校,也没上过一堂中医课。
学历低不是中医成才的障碍,中医可以全靠自修。
我15岁自修中医,17岁下半年开始看病,照书看病,效果还可以,18岁到外地出诊,后来得遇到名老中医刘百明,我的恩师,如果没有恩师,没有中医,我就没有这一辈子的成就。
我当时背经典,是边干活边背,后来我想去考试。
我恩师说,你年纪大了,不要考内科,考一个专科就好。
我说,我只要等一个机会,有机会考,我一定考过,而且要以高分数好成绩考过,要考就要考名列前茅。
结果我医师考在三五名以内,药师考第一名。
老先生87年考了助理医师,94年考到职业医师,年考到职业中药师。
老先生在那么忙碌干体活的年代,是如何读书的呢?
老先生说,在生产队劳动时,要从早到晚,我那时选择加入车队去载石头。
用自行车一次可以载五六百斤,我载一车石,可以顶一天的工,虽然辛苦,当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而且我空车回来时,可以骑着车读书背书。
说到这里,老先生兴致勃发,当场为我们表演骑自行车背书的状态。
从《医学三字经》到《察色辨证歌》,边劳动边背书很充实。
老先生说,现在的年轻人,有专用时间在学校里头专门学习,还学不好,我就想不明白,还有现在人在办公室里头工作,不用日晒雨淋,身体还搞不好。
他们说没时间锻炼,可是整天看报喝茶,聊家常就有时间。
他们说,没空到广场溪边去锻炼。
我觉得在办公室,有空的时间就可以锻炼,可以学习。
我学中医时,一边劳动一边用功,虽然我很忙碌,锻炼跟工作学习都没有中断。
我们听了会意,不知大家有没有会意。
真正学习工作生活,其实是可以打成一片的。
一个有心人,碰到任何顺逆境,善恶缘,都不可能阻挡他上进的脚步。
所以老先生干重体力活,学习起来反而轻松,不干活的反而书读不上去。
我们想,只有这一个原因,越干活气血越活,脑部血管变大,血容量丰富,微循环很好,肺活量大,吸氧饱满,神经就灵敏,加上吃的东西粗粗糙糙,少油少腻,血液清清净净,流速快,脑瓜就灵光,看来要读好书,还要回归到多劳动,吃清淡,在干活忙碌中精进背书,就会双丰收。
开西师父讲,会转没有逆境,会化没有恶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可以记住这句座右铭:
处顺境,随善缘,不起贪痴,知识顿增。
处逆境,随恶缘,不起嗔恨,苦难立消。
老奶奶的痰厥
很快车子就到一个小村落,出诊的这位老奶奶,一直护持耀莲师父做素餐馆。
老奶奶80多岁,痰厥在喉,音声难出。
我们一切脉,滑利,痰浊壅盛也。
老先生一切脉,问两句,方子就出来了。
法夏10克,胆南星10克,炙甘草5克,橘红10克。
党参15克,茯苓15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
石菖蒲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藿香10克。
怪病多痰,久病体虚,老人家卧病在床,痰湿纠结,脉象滑利,既有体虚,又有痰湿壅盛,所以用六君子跟温胆汤相结合。
开完方,刘晓伟老师为老奶奶针两针,痰气下行,阴阳九针调气机,是比较快速的。
培养青年中医
我们随后在外面喝茶,老先生又谈起他的心愿,说,培养农村中医,青年中医很重要,能培养一批批的人来,才是人民的福报,用中医来调理,既省钱,又有效。
可现在中药方的医生越来越少了,青年的中医他不相信,也不会用。
如果不会辨证论治,就开中药方,那不是弘扬中医,反而会害中医,是无效的。
然后老先生举一个例子说,我外甥女48岁,虽然考过中医师,但在临床时却没底气。
我叫她每周六过来跟诊一天,教给她治疗疾病的思路跟感觉,她用过后有效果,就乐在其中,然后一直主动过来有三年。
可见尝到甜头了,你就会坚持,这叫食髓知味。
而中医的疗效就是中医的生命力跟甜头,医子尝不到这甜头,如何乐在其中,如何乐此不疲。
我们说,是啊,现在具有带教能力的中医太少了,中医是薪火相传的,自己的火亮才能点亮别人的火,自己临床信心足,才能带出信心足的弟子,自己铁杆,才有铁杆的学生。
说完老先生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中医书友会上10月3号发的一篇《黑求恩的故事》,老先生说,这是我女儿给我看的,这医院学习,而且得到博士学位,是针灸的。
医院上班的优秀条件,跑到云南边缘地带,培养了名中医针客。
这位黑求恩兄弟,一位极度热爱中医的黑人朋友,人家问他,为何能坚持这么做?
他说,他的父亲从小教导他,如果你能干善事,你却没有去做,你就等于犯罪。
原来有这么严格伟大的父亲,才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通过这个例子,让我想起培养乡村医生的重要。
培养青年中医,中医才有接班人。
望诊的重要
老先生说,我老婆常说我谈到中医就滔滔不绝。
有个朋友说我讲到中医就眉飞色舞。
我是有强烈的中医情结。
讲了方剂药物,我们问一些诊断,老先生说,中医望闻问切很重要。
我们中医基础里头,很抽象的说法,比如大汗淋漓,是急危重症的表现,在临床上看是很有道理的。
有一次我下班时,看到一个病人60多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如豆如珠。
医院住院,还要重点检查心脏,这个病人一定是心梗前期,还不到心绞痛的时候。
医院住院,医生一检查,果然,惊讶地问,为何这么及时来?
病人说,因为看老先生说要急急住院。
老先生说,通过中医诊法,可以提前发现做好防治工作。
老先生又说,我的恩师刘百明先生在带学生看小儿病时,有个三岁孩子,看起来普通的喘气,并没有迹象。
老师感觉到很奇怪,如临大敌。
一般喘气再重,老师都开药,而这个喘气不厉害,老医院严阵以待。
结果这孩子下午就死掉了。
当时刘老前辈还在带徒弟,五点多不到,学生们都不解地问老先生为何?
老先生说,这孩子额头天庭黑色,乃黑水凌心,这种情况早发晚死,晚发早死。
从此我对望诊更加重视。
有一位病人叫我过去看他爸爸,久病卧床怎么样了,我过去看时,老人家循衣摸床,搓空理线。
久病面红,乃戴阳之症,阴阳将要离绝。
我跟他说,久病脉浮,一两天命。
结果第二天这老人家就走了。
所以望诊很重要,中医里寥寥几句话,我们读起来看似很抽象,可运用起来,都是精髓啊!
初试锋芒
我们惊讶老先生背诵记忆的功夫,老先生08年皈依佛门,开始背诵《心经》、《大悲咒》、十小咒,背起来如同探囊取物。
一个老人记忆力居然一点都未显老,所有以年老为借口,读不进书的人,看了后都将惭愧。
一般读书读久了会累,干活干久了也会累,读书跟干活完美地结合,就会不知疲倦,这是老先生读书的心法。
老先生说,我感觉自小背经典,不仅背得好,而且记忆力也会变好。
也就是说背诵经典,拓宽了大脑的容量,开发了脑力。
而干体力活,打通了血管,增加了脑的血氧容量,开发了智力。
现在大人们都关心孩子读书,想尽一切办法,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而却替孩子包办一切体力活,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大脑就缺氧昏沉,记性减退。
老先生说,我们劳动是体力劳动跟脑力劳动一起进行,人家纯干体力活,我是身干体力活,心读中医书。
那时《医学三字经》,我只看三遍,就能背出来,背了后就边锄地边诵出,一天不知道锄了多少下,也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所以我从不怕背书,每背熟都会在将来运用时有惊喜。
我18岁,第一次出诊,到渔湖镇,看的是一个反复发烧一个月的妇人,50岁,腋下38度,低热缠绵不退,食欲不振。
其间有输液打针,中西医都用,可就是反反复复。
我去一看,脉弦口苦,往来寒热,这不是小柴胡汤证吗?
我当时初学中医,根本不晓得久热不退要查血和其他辅助科室检查,只想到《伤寒论》注释曾说,有这少阳证,不必悉具,就可处方。
《伤寒论》上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伤寒论》讲,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我看符合小柴胡汤,就开小柴胡汤,加了葛根、花粉、银花、连翘。
柴胡15克是解表,10克疏肝,5克升阳。
结果病人一包烧退,三包就好。
这是我第一次外镇外乡出诊,而又药到病除的一例,也是我这四十年来喜欢用经方的开端。
合方的威力
可如果碰到复杂的病症,发病不按单一书中条文来,怎么办?
老先生笑着所,可以用经方跟时方结合。
比如埔田镇,新岭村,徐某,也是发热低烧一个月,西药用完用中药,输液退不了,就不断地请医生。
我过去时,看到病人不想吃饭,咽干口苦,大便稀烂,舌头一伸出来白腻的。
这既有少阳证,又有脾胃湿证,于是我立法和解少阳,健脾化湿,用小柴胡汤合平胃散,也是三剂就好了。
从此我把小柴胡汤用得很广,除了伤寒少阳证外,其他的疟疾、肝炎、黄疸,以及妇人产后月经期感冒,还有内伤杂病,肝胃不和,但见少阳证者,用此加减,治好的病不胜枚举。
这里讲出来,供大家临床参考。
可小柴胡汤也不是包治百病,以后我希望你们发表一篇文章,关于小柴胡汤。
现在无论谁感冒了,都问有没有喝小柴胡冲剂啊?
刚开始感冒不能一下子就用,现在你为了推销用三九感冒跟小柴胡冲剂,一起卖出去,结果不是小柴胡起效,有效的是三九,这样不是发扬中医,而是损害中医,很容易让人误解,说是中医的成药无效。
开西法师开示录
我们一起出诊回到庙宇书院,饭后送老先生回去。
我们说,明天能否过去跟老先生抄方学习呢?
老先生笑着说,现在要学中医的求都求不来,怎么拒绝呢?
看到老先生的车慢慢离开,我们才回到梅岗书院。
这边温馨晚宴也刚刚结束,有不少家长带孩子过来恋恋不舍,他们都喜欢听师父们讲点开示。
我们赶紧去找笔记本,耀莲师父随手拿一本一厘米厚的大本子,估计用上三五天都不成问题。
换上笔心,赶紧下到梅岗书院。
想不到开西法师已经在帮家长答疑解惑,家长们围成一排,开西法师正在讲小儿教育。
我们还搭上了末班车,听到了一点。
这里是梅岗书院的文昌位,阳明心学讲论的地方,秀才进士在此熏修提升的场所,古代的大学堂。
下面是开西法师开示的一些精彩要点。
1、谈到社会乱象,开西法师说,这是家庭孝道演反了。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你敬孩子多,敬老人少,给孩子好脸色,没给老人好脸色,孩子一言一动,都照搬过来,就是父母在培养不孝子。
2、该怎么解决呢?要带领而不是代替。
吃饭穿衣上学,什么都代替,就不是在培养人才,是在造就废物,父母就成为孩子的第一杀手。
3、孩子养成只知索取,不知给予的心态怎么办,一不给就翻脸?
开西法师说,这一切问题都是父母亲手造成,如果及时发现,过来多几次,多听经,就会有方法。
4、为什么说教育要趁早,在娘胎就开始?
开西法师说,古代对妻子尊称为太太,是丈夫对妻子最尊贵的称呼,周朝有三太,都能相夫教子,养育圣贤,最早的胎教就始于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但凡对我心情心态,产生不好的,影响到我情绪,我都尽量不看不听不想不说,统统都远离。
开西法师赞叹地说到,这是情绪管理的先驱啊!
这四非教,能养成祥和的气场,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生物场波动非常稳定,不躁动,这就会出圣贤孩子。
这样孩子一出生,根本没有躁动症,底子好。
而现在妇女在做女孩子时没养好,情绪不好不坏,这样生孩子就阴晴不定。
所以教孩子一言一动,都要把握自己。
5、为什么不能抖腿?
开西法师说,从你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后代子孙的福报,穿衣吃饭,行住坐卧,现在都没有人教了。
一坐在那里,二郎腿一翘,就在抖,这叫什么?
树摇叶落,人摇福堕,又叫男抖贫。
人腿在抖是心不定的表现,坐不住是神不安。
坐如介石之不动,行如水平之不流,上贵之相。
培养贵人跟小人,就这在这里区别。
6、餐桌上父母都是围着孩子,菜都往孩子盆里夹,这叫爱杀,表面爱孩子,实则在培养逆子,这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在养祖宗,孩子被伺候是很折福报的。
福尽则病,禄尽则亡。
孩子多病,也是家风家教不正引起的。
7、你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不愿意付出的,身体都好不到哪去,孩子不教他付出,就会越来越差。
8、为什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不是本性难移,本性是不动的,习性难移,习性是长期累积过来,所以一是年龄越大,越不好改,二是愿力越小越难改,改变一怕年纪大,二怕愿力小。
9、二十岁以内你还能指指点点,二十岁以上你不能再骂了,年龄一大号面子,只能暗示,旁敲侧击,四十岁以上连暗示都没用了,已经定性了,只能天天听经闻法,靠他自觉,想靠别人好难了。
所以说听经闻法是改造命运,最好的方式。
该听什么呢?
先找《了凡四训讲记》,再听《太上感应篇》。
10、开西法师讲到厚德载物,做了个形象的比喻。
我们是先往桌子上放物品,还是先把桌子修好做得牢牢靠靠?
古人讲,厚德载物。
加厚这个这个桌子架子,它自动能承载重任跟福报,不加厚这架子,一旦多放东西,桌子立马倒塌粉碎。
所以孩子德的根本没加固,给他太多福,就把他压垮堕落了,这叫爱杀捧杀,逆杀。
11、真想为孩子着想,不是给他多少东西,而是表演敬老给他看,给他修福。
古代祭祖叫慎终追远。
一是念祖恩。
二是表演给他看。
你敬上了,下也敬你,你对远祖念念不忘,孩子跟你学,福慧就增长得快。
12、孩子为何想不开,抑郁,跳楼呢?
假如从小培养对父母感恩心,对粥饭恭敬心,对生命爱惜心,根本不会有这些担心。
......
......
大家恋恋不舍地下课了,很充实,意犹未尽。
梅岗书院下面这些村落的人民真有福气,居然可以听到这些圣贤教育。
我们回来抓紧总结,打铁要趁热,一写又搞到十二点多,又犯了养生禁忌,不过还是很开心的!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贵阳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