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饮食护理 > 不同舌苔暗示不同胃病中医教你从舌头看胃部

不同舌苔暗示不同胃病中医教你从舌头看胃部



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早餐不吃、晚餐大补、工作忙起来吃点零食草草了事……如果你有这些习惯,那你的胃,应该不太好吧。

常言道,“十胃九病”。数据显示,中国有肠胃病患者1.2亿,消化道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

胃病的症状大同小异

所有发生在胃里的病都能叫“胃病”,从常见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到少见的胃癌,都是“胃病”。但关键是,这些胃病的症状大同小异,所以光从胃痛、胃胀这些症状,有时候很难判断病人是患了哪一种胃病。

比如人缺乏运动或是焦虑抑郁,胃的运动就会减慢。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变长,刺激胃酸不断产生,破坏了胃粘膜的保护层,就会引起胃出现炎症、溃疡;如果胃产生反向运动,就可能出现胆汁反流,食物甚至可以反流至食管,这种反向运动和胆汁的刺激也可引起胃的炎症。

中医在诊断胃部疾病时也有一套系统且有效的方法,通过观察病人舌苔的颜色,有助于判断其脾胃的健康状况,再行对症用方。

舌苔反映着你的脾胃健康

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是胃部健康的表象。而如果你的舌苔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注意啦,胃病已经悄悄找上你了。

一、舌苔白厚:痰湿较重、体内有寒气。

舌苔发白表明体内有寒,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受了寒,舌苔都会发白,现在的人多数都是白苔,就是因为吃冰箱里的水果、蔬菜,常喝冷饮造成的。

对于舌苔白厚的患者,日常应少食寒凉之物,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此外对于白苔厚腻、身体肥胖的患者应节制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山药、薏米、山楂等都有很好的健脾化湿疗效,少食肥甘之品。并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食疗推荐——山药薏米粥

材料:山药30克、薏米30克、莲子15克、百合15克。

做法:山药、莲肉、薏米和干百合洗净,覆盖保鲜膜,浸泡一夜。连水带料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根据口味添加适量冰糖,边搅动边煮10-15分钟。

二、舌苔呈黄厚黏状:脾胃消化功能差,俗称积食。

如果舌头上看到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舌苔黏厚,不易刮去,口中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味道,同时胃口不好,大便干燥。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平时饮食过量,或进食油腻食物过多,脾胃消化功能差或发生紊乱引起的,这种情况称为“积食”。

出现如上情况,要注意饮食要相对清淡些。可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一些消食的药物或食物,比如山楂、蘑菇、萝卜。大便特别干燥时,可以适当用些泻药。

食疗推荐——山楂粥

食材:白米1杯、山楂40克、黑枣8粒、水8杯、冰糖适量。

做法:

1、白米洗净沥干,山楂、黑枣略冲洗。

2、锅中加水8杯煮开,放入山楂、黑枣、白米续煮至滚时稍微搅拌,改中小火熬煮30分钟,加入冰糖煮溶即成。

三、黑苔:极热或极寒所致,多见胃癌病人。

极热和极寒都可引起黑苔,生活中,如果吃了某些药品或食物,往往也会使舌苔变色,但这些均不属于病苔。一般来讲,染苔的色泽比较鲜艳而浮浅,而病苔不易褪去,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区别。

属于病苔性质的黑苔往往意味着病程已经非常严重了,临床多见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胃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人的舌象。黑苔的人应重视所患疾病的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食疗推荐——莲子心茶

食材: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

做法:上二味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

四、舌苔剥落无舌苔:胃气不足、全身虚弱。

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称为“剥苔”,舌苔全部脱落,以致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称为“花剥舌”。

剥苔表示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是全身虚弱的一种表现。无苔的患者,饮食宜清淡,不宜暴饮暴食及食用生冷、燥热及难消化的食物。多食具有健脾益胃的蔬菜、水果,如山药、薏米等,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四中运动,有效改善胃部不适

一、食欲不振:深呼吸

身体坐直,利用腹部上方肌肉的力量进行缓慢的深呼吸练习。这个动作能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调理脾胃功能,有助于改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缓解因精神紧张等情绪因素引起的消化不良、胃疼等不适。

二、胃疼:抬高双脚

这种锻炼方法借助了瑜伽中的“船式”姿势,它能抬升横膈膜,减轻胃部和肝部所承受的压力,从而缓解胃部痉挛、上腹部疼痛等。

做法如下:平躺在地垫或床上,双膝微弯。以臀部为支点,上半身和双脚同时抬离地面,让身体呈一个“V”字型。保持这个姿势不动,做5~7次深呼吸。

三、消化不良:向前抱腿

双脚合拢,站立在地面上,上半身尽量向前弯曲,双手向下伸放在小腿上或抱住小腿,保持10~15秒。这个动作可让内脏进行大幅度的“翻转”,相当于对消化器官进行一次“按摩”,可调理消化不良、反酸、嗳气等功能性症状。

四、慢性炎症:扭转双腿

身体平躺在地面上,两臂侧展,双腿和下半身左右扭转摆动,重复20次左右。这个锻炼动作有助于促使血液流向消化器官所分布的区域,对减轻胀气、疼痛和消化道慢性炎症等很有帮助。

医生介绍

张伟良

中医主治医师

诊疗科目:中医内、外、妇、儿科

专业特长:擅长中医内外结合治疗湿疹、疔(疮)、痈、疖、毒等皮肤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等妇科疾病。尤其擅长治疗外感发热,内伤发热、咳嗽、哮喘、自汗盗汗、不眠、血症(鼻衄、咳血、便血、尿血、紫斑)、心悸、眩晕、郁症、胃病、泄泻、便秘等内儿科杂病,以及恶性肿瘤术后调理。

出诊时间:星期二、四、六晚上,星期日上、下午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ozigi.com/yshl/12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