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饮食护理 > 从舌苔看肾虚
从舌苔看肾虚
舌苔,中医术语。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一)淡红舌(正常舌苔)
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二)淡白舌
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提示病情危重。
(三)胖大舌
舌体比正常的肥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舌体**满嘴,舌色鲜红或青紫,甚则舌肿胀而不能收缩回口中,称为肿胀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肿胀舌主心脾热盛、外感湿热。瘦薄舌主气血不足、阴虚火旺。
胖大舌多因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津液输布障碍,体内水湿停滞所致。舌色淡白,舌体胖大者多为气虚、阳虚。舌**而色红者多为里热。舌肿胀色红绛,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四)裂纹舌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统称为裂纹舌。裂纹或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多属病理性变化;裂纹可呈现“人”、“
”、“井”等形状,严重者可呈脑回状、卵石状、或如刀割、剪碎一样。如沟裂中有舌苔覆盖,则多见于先天性裂纹。
多见于精血亏虚,或阴虚火旺,或脾虚气弱者。
裂纹舌多由舌体失养,舌面乳头萎缩或组织皲裂所致。是全身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五)齿痕舌
舌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多伴舌体胖大。
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所致。故多与胖大舌同见。舌体不胖大而出现齿痕,是舌质娇嫩的齿痕舌。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多由寒湿壅盛体内,或阳虚水湿内停而致;舌色淡红,舌边有齿痕,常见于脾虚、气虚。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吃了我们的保健品后说没有效果,其实就是因为他不单单是肾阳虚,他的脾脏湿热气虚,等于吃了那么多补品完全没有被吸收,自然就没有效果了。
*胖大舌者,需要健脾祛湿。可以用“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食物有地瓜、土豆、山药等。
*齿痕舌者,脾虚也,调理就用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
*肾阳虚者,哈欠连连,神疲乏力,面白无华,型寒肢冷,食少腹胀,大便溏泻,夜尿增多。
*肾阴虚者,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无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年少白发,眩晕耳鸣,舌红少津,脉弱细数。
*痰湿体质者,舌体胖大,舌苔滑腻,舌苔白腻或甜,舌边常有齿印成排。易出现耳鸣,易出汗。懒动,嗜睡。好吃,肚子大而胖,常伴有脾胃失调,内分泌失调。痰湿体质者非常影响吸收。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食物以健脾祛湿为主。痰湿体质的人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中医养生专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