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饮食护理 > 中医实用口诀节录

中医实用口诀节录



新朋友可以点击标题下面“医学之声”四个字订阅我们每天推送的医学内容。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宜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药性赋——第二章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怯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胡芦巴治虚泠之疝气;生卷柏破症葭而血通。

  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泠,更治耳聋。

  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

  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

  胡椒主去痰而除泠;秦椒主攻痛而去风。

  吴茱萸疗心腹之泠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

  盖夫散肾泠、助脾胃,须毕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

  白豆蔻治泠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

  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怯。

  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

  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

  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

  糜茸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

  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

  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

  乌药有治泠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

  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

  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

  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是则鲫鱼有温胃之功;代赭乃镇肝之剂。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热者也。

  药性赋——第三章温性药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

  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痰湿。

  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

  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

  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

  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

  诚以紫苑治嗽,防风怯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

  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

  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

  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

  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责骨碎补。

  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

  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元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

  尝闻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

  抚芎走经络之痛;何首乌志疮疥之资。

  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

  蒿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

  乃曰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

  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疼之用。

  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刺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

  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真。

  金樱子兮涩精;紫苏子兮下气涎。

  淡豆豉发伤寒之表;大小蓟除诸血之鲜。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

  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耆;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

  菟丝子补肾以明目;马兰花治疝而有益。

  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药性赋——第四章平性药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磠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

  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

  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花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

  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天麻主头眩,怯风之药。

  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气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

  观乎商陆治肿,覆盆益精。

  琥珀安神而散血;朱砂镇心而有灵。

  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

  甘松理风气而痛止;蒺藜疗风疮而目明。

  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蒲黄止崩治衄,消痨调经。

  岂不以南星醒脾,去惊风痰吐之忧;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

  没食主泄泻而神效;皂角治风痰而响应。

  桑螵蛸疗遗精之泄;鸭头血医水肿之盛。

  蛤蚧治痨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忡之病。

  尝闻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

  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

  莲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没药乃治疮散血之科。

  郁李仁润肠宣血,去浮肿之疾;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疴。

  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眚;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

  因知麦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力。

  白附子去面风之游走;大腹皮治水肿之泛溢。

  桩根白皮主泻血;桑根白皮主喘息。

  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痛;神健脾胃而进饮食。

  五加皮坚筋骨以立行;柏子仁养心神而有益。

  抑又闻安息香辟恶,且止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实为饮食之资。

  僵蚕治诸风之喉闭;百合恋肺痨之嗽萎。

  赤小豆解热毒,疮肿宜用;枇杷叶下逆气,哕呕可医。

  连翘排疮脓与肿毒;石南叶利筋骨与毛皮。

  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

  然而鳖甲治痨疟,兼破症葭;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

  乌梅主便血疟疾之用;竹沥治中风声音之失。

  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舌诊顺口溜

  (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2)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3)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4)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5)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6)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7)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8)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9)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10)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

  (11)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舌体瘦瘪,诸虚证急。

  (12)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燥干寒急,风痰粘连。舌舒痰热,麻痹虚证。歪于一侧,风中络证。吐弄舐唇,心脾积热,小儿惊风,常可见得。舌忽缩短,干红阴损;白润寒凝;粘腻痰卷。

  (13)有根无根,亦须分别,中气存亡,有关得失。有根之苔,从舌生来,紧贴舌面,均匀铺开。无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围净洁,如涂舌面。

  (14)苔厚苔薄,内外邪结。表寒均薄,兼证各别;邪积苔厚,内证多实。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将化邪,阳气有余。腻则粘舌,刮亦不脱,痰湿踞中,阳被阴遏。腐苔如霉,或如腐脓,胃气败坏,或有内痈。

  (15)苔布满舌,邪气散漫,表证薄白;白腻属痰,用药宜慎,防多变幻。苔生一偏,中后或前,或左或右,按部钻研。苔色变换,顺逆可寻:由白而黄,黄退生新,此为顺象,邪解正胜。白黄灰黑,逐渐加甚,正气不支,病邪日深。苔若骤退,不由渐化,邪气内陷,病危可怕。

  (16)食物染苔,注意分别。枇杷橄榄,变黄变黑。甜酸咸物,色酒果汁,均能染苔,多白润舌。

  (17)白苔主表,并湿虚寒。苔白而滑,外感风寒。白苔舌红,风温初染。白苔转黄,邪气内传。白苔绛底,湿遏热伏。白苔粘腻,痰湿内搏。白苔湿润,边尖齿印,并兼胖舌,湿痰之证。虚证白苔,望之明净,舌多嫩滑,阳虚之证。

  (18)黄苔主病,属里属热。微黄不燥,初传当别;黄而干燥,里热已极。舌苔黄聚,阳明腑实。燥生黑刺,或者发裂,均为热深,阴液消失。黄而滑腻,痰湿热结。以上黄苔,均属热实。别有一种,淡松花色,色黄而淡,胖嫩舌质,津润而冷,脾虚有湿。

  (19)灰苔主病,寒热阴阳,辨在润燥,察之当详。由黄转灰,苔燥干厚,伤寒传经;里热证候。苔由骤见,并无积垢,薄而滑润,三阴证候。苔灰微黑,滑润舌质,痰饮水肿,细辨自识。

  (20)黑苔与灰,辨证相近,灰黑渐来,里热日深。黑而燥裂,津伤热盛。苔根黑燥,下焦热甚。均属实热,急下存阴。黑而滑润,阴寒直中;杂病阳虚,苔亦相同。另一种人,平素痰饮,舌常灰黑,舌面滑润。证无险恶,切勿惊心。

  (21)平素体质,舌苔有别。常见多苔,灰黄或白,病在脾胃,属于湿热;至有病时,苔反薄脱,中气不足,留心辨识。舌赤无苔,尖边红点,见于平时,阴亏可验。

  (22)润燥厚薄,可知邪正;察舌关键,辨证纲领。润为津存,燥乃热乘;厚是病进;薄为邪轻。结合苔色,病情自明。若因饮食,混冲当侦。诊而后食,厚薄分清;诊而后饮,润燥分明。以上舌苔,牢记当真;临证不惑,运用要灵

  十八、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有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十九、五脏平脉歌: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

  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二十、针灸歌诀一、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诸焦,阳池支沟天井找,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二、十二原穴歌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膀腕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三、十五络穴歌肺络列缺偏大肠,脾络公孙胃丰隆,小肠支正心通里,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三焦外,肝络蠢沟胆光明,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四、十二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五、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属委阳。

  六、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七、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税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炔,面口合谷收后人更增: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病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九、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十、十二经背腧穴歌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十一、难经五腧穴主治歌难经详论五腧穴,井穴专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经穴歌手太阴(肺)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足阳明(胃)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呈,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走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下巨虚上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穴在二趾缝,次趾甲角厉兑停。

  足太阴(脾)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投,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候,

  胸乡周容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手少阴(心)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接。

  手太阳(小肠)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膀胱)

  六十七穴足太阳,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具挨次,三焦肾俞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一空一空骶孔藏,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脊背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足少阴(肾)

  少阴经穴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大钟水泉与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派,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至膝求,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一寸取,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寻。

  手少阳(三焦)

  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间,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冷渊消烁,臑会肩髎天髎堂,天牖翳风瘛脉青,颅息角孙耳门当,和髎耳前发际边,丝竹空在眉外藏。

  足少阳(胆)

  足少阳起瞳子髎,四十四穴君记牢,听会上关頷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分,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交,阳白临泣目窗开,正营承灵脑空怀,风池肩井与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结,带脉五枢维道连,居髎环跳风市间,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宜,阳辅悬钟丘墟外,临泣地五会侠溪四趾外端足窍阴,胆经经穴仔细扪。

  足厥阴(肝)

  一十四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寻,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五里阴廉急脉寻,章门仰望见期门。

  督脉督脉行于背中央,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内完。

  任脉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上中极在,关门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十七、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八。12个急证的针灸处方歌诀1、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水沟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1)心绞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1)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A、肝阳头痛——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肾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血虚头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腰眼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内关足三里。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PS:为提高会员各类考试的通过率,我们与医学教育网环球网校新东方文都网校等建立良好了合作关系,医学之声会员报各类医药考试网校课程可以享受会员优惠,咨询QQ: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姝h鐨勫尰闄?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獥瀛?


转载请注明:http://www.ozigi.com/yshl/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