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因探究 > 中医临床实用文章辑录厚腻舌苔用佩兰菖蒲
中医临床实用文章辑录厚腻舌苔用佩兰菖蒲
正常人的舌苔浅薄微白,不腻不燥,似有若无,乃胃气充盛,水液上潮的表现。厚腻的舌苔,属病理性,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患,显示得更为突出,拭之虽去,仍可再生,兼有痰湿之邪者,则很难拂掉,我的经验,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佩兰、菖蒲二药,通过祛浊以净化厚腻的舌苔,恢复味觉,收效颇好。
佩兰疏肝郁,“除陈气”,《内经》谓其可去口中甜腻之味,对呕恶、时泛嗳腐者,用之甚至比藿香之味醇正,善于宣散蕴结。
菖蒲有三种,都能辟浊逐秽、和中行滞,对湿邪中阻的口粘胸闷,很有作用,其中石菖蒲长于健胃醒脾,水菖蒲芳香较浓,侧重祛湿豁痰,阿尔泰银莲花之根茎九节菖蒲,专于开窍回苏,但在净化厚腻舌苔方面,则功效基本一致。
佩兰、菖蒲二药辛、苦配伍,可助胃运活泼气机、温健脾阳,通过调畅内在的阻遏,获得化浊的治绩,解除胸闷、促进食欲、令健康得复。
我在临床实践当中,曾单独使用佩兰或菖蒲,虽然于净化舌苔方面也能取到一定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如配在一起,佩兰由9-18克,菖蒲6-12克,则收效最佳。一般说3-6剂,多则9剂,湿浊之邪得化,气机即可展舒,厚腻的舌苔便逐渐消除。若服后退去很慢,要加入苍术6~15克,增强辛开苦降之力,就会解决。我从事医务工作数十年,深知佩兰、菖蒲二药的特殊作用,故写此小文公诸同道,以资参考。
(《张志远医论探骊》李金平阎兆君朱振铎编著)古道瘦马.10.23辑录
附: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苔质:即舌苔的形质,分为下列几种:
1、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胜,胃气渐复的表现。
2、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
4、舌苔的腐腻和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
5、舌苔的剥落和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
王幸福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