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因探究 > 跟随倪海厦老师学习黄帝内经第三十五课
跟随倪海厦老师学习黄帝内经第三十五课
脾热,头先重。脾主湿,病人还没有感到痛的时候,就先感觉到身体很沉重。两颊痛,烦心。脸发青,因为脾热,反侮肝。欲呕,吃不下东西,因为脾湿肿大,顶到胃。热病都有身体发热的现象。热盛腰痛,因为脾主少腹,湿重,肚子下坠,牵扯到腰。遇到甲乙木日,木克土。在戊己日当令,大汗得解。气逆,手脚末梢是阴阳交汇的位置,手脚冰冷代表阳气要绝了,在甲乙木日死。可以刺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穴道。比如三阴交、足三里,这种穴道,无所谓补泻。
肺热,初始感到冷冷的,汗毛微微立起来,风吹到感到难过。风属阳,肺在上焦,胸是阳的位置,讨厌风吹。舌苔代表肺,肺热,舌苔黄。热盛喘咳。胸胁背部环绕一圈(阳维脉的位置)疼痛。如果病人没有阳维脉痛,只是胸胁痛,无肺热、身热,在外关穴下针,就可以止痛。无法深呼吸。阳受损,往上冲,头非常痛。肺热,毛孔打开,流汗,阳一直往外走,感到外面冷。遇到丙丁火日,火克金。在庚辛金日当令,大汗得解。气逆在丙丁日死。可以刺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井主心下满,荣穴主身热,可以在荣穴下针,在井穴放血,也可以在四肢末梢有青筋淤血的位置放血退热。
肾热,急性发炎,刚开始腰痛,足胫酸,口渴,一直喝水,身热。肾主金精玉液,有热,燥渴。病人早上起床嘴巴干燥,过去可以判断是肾脏有问题,现在的人可能是晚上吃宵夜,吃味精造成的口干,说明味精伤肾,不要吃味精。膀胱经与肾经是表里经,病人会项强,足胫冰冷。正常人足底热,足背冷。遇到戊己土日,土克水。在壬癸日当令,大汗得解。反逆,在戊己日死。可以刺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人的脸部,下巴代表心,上额代表肾,左脸代表肝,右脸代表肺,鼻子代表脾。肝有热,左边脸颊先赤。心有热,额头先赤,这个时候水火是反的,不在下巴上,额头正中央是红色的,如果只在眉头攒竹穴有一点点红,那是痔疮。脾有热,鼻先赤。肺有热,右脸颊先赤。肾有热,下巴先赤。病还未发,见赤色先下针治疗,这就是治未病。
如果热病从其对应的部位出现赤色,治对了,在脏气最旺之日痊愈。如果治错了,过三个周期才会好。严重的逆治还会导致病人死亡。热病要汗出而解,在气旺之日方可大汗。在下针治疗时,先让病人喝冷水,穿薄衣服,居阴凉的地方。
按照发热部位对应的经络,发热从胸胁痛开始,刺足少阳、足太阴。从手臂开始痛,刺手阳明、手太阴。如果热病从头顶开始,刺太阳经。如果始于足胫,刺阳明胃经。热病先出现全身沉重,骨疼,耳聋,昏眩,刺足少阴肾经。
太阳病出现,病人颧骨颜色很鲜,很光亮,为热病。凡热病在表,可以汗解。正常人寸脉浮一点,如果出现太阳脉连到肝肾,病人在三个周期约21天内有危险。
下面介绍热病的气穴。太阳受病,与督脉相连,受热后,督脉上的气往上面升,与平常相比,脊柱对应的部位都往上升。三椎下有压痛点,主胸中大热;四椎下有压痛点,主胸膈有热;五椎下有压痛点,主肝脏热;六椎下有压痛点,主脾脏热;七椎下有压痛点,主肾脏热。这既可以用于诊断,也可以用于下针治疗,在督脉两边下针,不要伤到骨头。
两颊下方的赤色逆行到上颧,表示腹中有大硬块,比如子宫肿瘤等;如果两颊的赤色向下牙颊扩散,表示有腹满;如果两颊赤色向上靠两鬓方向扩散,表示热在胸膈这一带。
热症,简单讲就是现在西医讲的炎症,比如肺炎、肝炎、肾炎等。一般的热症,开发表的药,用汗解,退热,病就好了。但有一种情况,发表后病人更烦躁,不仅没有退烧,还烧得更高,脉搏跳得更快。病情不因汗解而愈,反而变得更严重,病人狂言不能食,津液伤到了。这种情况叫“阴阳交”,是死症。这也是温病派不开汗药的理由。天地精华生成五谷杂粮,人的汗液来自于五谷杂粮。病在经络之间,可以用汗解,正邪相抗,正气胜,胃口恢复,不再发烧。汗解有三种异常情况:一是发汗后烧没退,热加重,邪胜,不能吃东西,病持续在身体里面发展;二是发汗后,脉搏跳得更快,为死症;三是狂言不能吃东西,代表正气没有办法战胜邪气。用汗解记住一个大原则,只要津液在就没有关系。比如,船夫夏天白天摇桨,流很多汗,晚上被冷风吹,伤于寒,病人口干,津液没了,表寒,感到冷,用麻黄汤再加上水梨。对于失去津液又需要汗解的病人,应先补津液再发汗。
足厥阴肝经出问题时,很多时候会出现烦满的症状。太阳受病在表症,在肌肉、项背。足少阴与足太阳是表里,受热,肾经津液往上走,下肢冰冷。劳风是指劳动时伤风,体力劳动者容易得这个病,病在下,肾脉上的病贯穿胸膈,入肺入脑,使病人项强,眼往上翻,口水从鼻子里流出来,水反逆金,恶风寒颤。(如有错漏,属于本人理解问题,与老师无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