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因探究 > 五颜六色的舌苔都代表了啥
五颜六色的舌苔都代表了啥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古今医统》里提到过:“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为四诊。其中望诊又包括望诊和舌诊两个部分,望诊可通过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测知病变,舌诊则可望舌质、望舌苔测知病变。
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察病手段,中医认为,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正常情况下,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由于胃气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
白苔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侵袭,但病还尚在体表,并未深入体内,且病邪较轻,脏腑之气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若舌苔发白变厚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痰湿较重,要引起注意。
舌苔发白表明体内有寒,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受了寒,舌苔都会发白,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有白苔,是因为常吃冰箱里的水果、蔬菜,冷饮等造成的。故白舌苔者日常应少食寒凉之物,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此外对于白苔厚腻、且身体肥胖的患者应节制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山药、薏米、山楂等都有很好的健脾化湿疗效,少食肥甘之品。并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黄苔如果舌头上看到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舌苔黏黏厚厚,不易刮去,口中还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味道,同时胃口不好,大便干燥时,便是黄苔的症状。
出现黄苔者,很可能是因平时饮食过量,或进食油腻食物过多,脾胃消化功能差或发生紊乱引起的,人们管它叫积食。平日里注意饮食要相对清淡些。如果出现积食的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一些消食的药物或食物,比如山楂、蘑菇、萝卜。大便特别干燥时,可以适当用些泻药。
灰苔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黄苔同时并见。《辨舌指南·辨舌之颜色》中指出:“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轻也。加以青黄和入黑中,则为灰色也,当与黑苔同治。”可见,苔色渐黑即为灰;苔色深灰则为黑,虽然苔灰主病比苔黑较轻,随病情发展与转归,灰苔很有可能转为黑苔。
《伤寒指掌,察舌辨症法》中:“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阴中寒证也,宜理中汤主之。”由此可知灰苔湿润,多为痰饮内停,寒湿内阻,此时可饮理中汤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可用理中汤调理: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各9克。切碎后用水1.6升,煮至毫升,去滓,每次温服毫升,一日三服。理中汤方中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为君;人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为臣;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以蜜和丸,取其甘缓之气调补脾胃。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吐泻腹痛可愈。
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鉴辨正。黑舌总论》提出:“凡舌苔见黑色,病必不轻,寒热虚实各证皆有之,均属里证,无表证也。”中医认为舌苔发黑是热极化火所致。还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容易生寒湿,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
临床发现,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重的征象,医院找医生诊治。
没有舌苔多见于久病虚弱之人。还有的人感冒、发热的时候是白苔,可用了消炎药后不但白苔没了,连舌苔都没了,就认为消炎药还真管用。其实这可不是好事,只能说明你的消化、吸收功能更虚弱了,体质下降了。
这时要加强食疗方法,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桂元、枸杞子、黑木耳、核桃、山楂、黄鳝、海参、乌鸡、鸡蛋、黑芝麻、红糖等补足气血,此时舌苔便又会恢复到淡淡的正常舌苔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