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病种百科 > 小儿生理特点不同于大人

小儿生理特点不同于大人



本文作者:乐乐程的三观(Yolanda·C)

参考资料: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儿科学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形体结构还是生理功能,都与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等同于成人的缩影。历代医家对小儿的生理病理归纳起来,

今天我们来看看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与成人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是指小儿的五脏六腑,

娇嫩是指五脏六腑不成熟,不完善。

形:是指小儿的形体结构,比如说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精血津液,

气:是指脏腑的功能。比如说。脾气胃气,肺气,肾气。“充”是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就是说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脏腑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

所以说,小儿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于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成熟。

在小儿的五脏六腑中,尤其以脾,肺肾三脏的不足,最为突出。

小儿的肺脏娇嫩,卫外机能不固,易感受外邪,侵袭肺系,出现感冒咳喘等肺系病症。

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不强健,容易为饮食所伤,尤其大人过于娇惯小儿,容易喂养过多,食物过杂,肉类高蛋白食物偏多,所以更加影响脾胃的运化,出现积滞,呕吐,腹胀,腹泻。

小儿肾常虚,表现为肾精未充,肾气不盛,这里的肾常虚,不完全指的是小儿的病态,

小儿的心肝二脏也未充盛,心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容易受到惊吓,思维和行为能力约束差,

小儿的肝脏,肝在中医里面主疏泄,肝主风,小儿肝气未充实,经筋未济,表现为好动,发病高热后,容易出现惊惕,抽风。

古代医家也小儿五脏的特点归纳为“三不足,两有余”

,即脾,肺肾不足,心肝有余的学术思想。

但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形体结构还是生理功能,都在不断迅速的向着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迅速,小儿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蓬勃生机。

正是这种生机是形体不断增长,功能不断完善,疾病康复的主动力。

对于这种盎然生机,古人称之为“纯阳

所以说小儿的疾病容易得,找对方法也容易调理。

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给大人的喂养建议首先,有句老话说的很对,欲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在临床过程中,很多小儿的脾胃疾病基本上都是吃多了,大人们有种错觉吃的越多营养越足,身体越好,一两岁的小儿,每天红烧肉,煎牛排,牛奶当水喝,每天十几样进口水果轮番吃,可结果呢,积食腹胀,因积食导致的咳喘,便秘,夜晚睡眠不安,烦躁,牙龈红肿,舌苔厚黄,口气重,不思饮食等等问题的出现。

所以说孩子不要给他吃太多太饱,正餐之后还有零食,零食之后还有果汁,问题是孩子脾胃运化不了,存在胃里成了积,积了热,生湿生痰,很多小儿吃多后出现咳嗽痰多,这就是饮食伤了脾胃,脾运化不好,生了痰,因为脾为生痰之器。

其次,小儿平时养护太多,白天穿的晚上盖得都太厚,小儿还喜动,容易出汗,毛孔开泄,一吹风,外邪通过毛孔长驱直入,容易感冒。

晚会盖得太厚,孩子出汗过多容易伤阴,汗血同源。

在穿衣上,我给的建议是纯棉吸汗,厚薄适中,保护好背部,大椎(脖子根)处要暖,不露出来,此处有个督脉上的大椎穴,外邪容易侵袭这个位置,导致孩子生病,尤其夏天,孩子的衣领一定要盖住这个穴位,很多家长给孩子那里都穿很厚,这个地方反而不怎么注意,这个问题很关键。

小儿穿衣原则;背要暖,大椎要保护好,腹部要暖,足要暖,这几个地方不可以受凉。

小儿的饮食原则:中式喂养,不要太西化,五谷杂粮,小米粥,蛋白摄入适量即可,吃蛋了就少吃肉,吃肉了就少吃蛋类,出现了积食咳喘等疾病,就把蛋和肉暂时停一停,水果适量,寒性水果少吃,容易伤孩子脾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ozigi.com/bzbk/14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