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预防治疗 > 从一则舌苔变化之问看中医舌苔诊病及科学价

从一则舌苔变化之问看中医舌苔诊病及科学价



一、关于反复出现舌苔不正常之问

问:总是反反复复出现舌苔不正常的现象。平时胃不太好,偶尔不舒服,容易胃胀,在吃金奥康。请问此舌有问题吗?病情严重吗?

答:此舌苔,渐成地图舌。其主要标志之一,即是两方面,一是部分舌苔剥落;二是舌中有裂纹。此两种舌像,表明胃的气阴两伤。此多为慢性胃病所致。此涉及到中医关于舌诊的诊病问题及其临床价值。

二、关于舌苔诊病及其临床价值

关于舌苔,是中医四诊体系中的四种诊察方法之一,即主要是看舌上面的所覆盖的一层薄薄的苔状物的一种诊断方式。所以,舌苔,舌苔的色、质、厚薄、剥落、缺损、润燥等,都是中医临床证治要观察的指片。所以,舌苔,是中医临床术语。是临床反映邪气多少、病情之表里、邪正之盛衰、津液之存亡等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因此,正常人之舌苔,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但主要呈现的是不厚不少、津液适中,无舌苔缺损之情况等。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或变过份之湿滑、干燥、缺损等。而且颜色还会发生各种变化。因此,测舌苔之情况,可以诊断人体内在疾病的病位与性质等。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古人所说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主要是看舌上有无舌苔,以及相应的饮食情况。

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脾胃,以及内在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象,甚至是恶病征兆)。当然,还有人从细菌学角度研究舌苔的,例如,中医临床所认为的焦黄,甚至红焦发黑的舌苔,多见于积食、中暑,或内热久郁,湿热日久,有人将之称之为霉酱苔。

(一)主要是望舌苔的白、黄、灰、黑等情况

1、生理状况:薄白,干润适度。

2、病理状况:

(1)白苔:主表证、寒证。

白而干,甚至干裂,或如积粉——内热伤津,瘟疫初起。

(2)黄苔:主里证、热证。

黄色有浅黄与焦黄的不同。

淡黄而干——脏腑有热,或温热病邪初犯。

深黄而干,甚至焦黄——热邪较盛,病位较深。

(3)灰苔:主热证、寒湿证。

灰而干燥——热甚伤津。

灰而滑润——内有寒湿。

(4)黑苔:主里证。呈现两极化趋势。即热极或寒极。

黑而干燥——热极津枯。

黑而滑润——寒湿内盛。

(二)望舌苔的形质

主要分为下列几种:

1、苔之有无情况

舌苔从有到无——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

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邪退正生,胃气渐复。

2、苔之厚薄情况

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

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

薄苔——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

厚苔——痰饮、湿邪、积滞。

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

舌苔由厚变薄——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苔之润燥情况

借此可了解津液的变化:

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正常舌象,或虽有病而津液未伤。

扪之湿而滑利,称为滑苔——多主寒主湿,阳虚水饮内停。

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

4、舌苔之腐腻情况

腐腻苔是指: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厚,刮之如豆腐渣样为腐苔。苔质细密颗粒细腻。腐苔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的苔质。

腐苔——多属热证。

苔色晦暗垢浊,或白或黄,为浮垢苔——食积、痰浊、湿热之证。

舌苔粘厚,有如疮脓,为脓腐苔——内痈病重

舌苔白腐——肺痈,舌苔紫灰脓腐——肝痈,舌苔黄腐——胃痈。

若舌面上生一层白膜,或出现饭粒样糜点,为霉腐苔——胃脘腐败。

腐腻苔还常见于湿温、温毒、伏暑、痢疾、疳积等。

病程中,舌苔由板滞不宣而化腐,由腐而渐退,生出浮薄新苔——为病邪解尽。

5、舌苔之偏全情况

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

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苔。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苔。察舌苔分布的偏全苔,可判断病变的所在。

全苔——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

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

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

舌苔之剥落和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邪进退的反映。

舌苔剥落,有全部剥落与部分剥落之分:

舌苔全部剥落——正气大伤,气阴两虚,病情较重

舌苔部分剥落,犹如地图,为“地图舌”——胃阴不足,正气亏虚

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邪气加重,主病进。

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正气渐复,主病退。

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征象。

以上说明,中医对于舌苔主病及其相应的生理、病理有深刻的研究,也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学术价值。

三、基于舌苔的意义的病例分析

本文中病人提出的舌苔变化的提问,其主要临床意义如下:

此病人舌苔,渐成地图舌。其主要标志之一,即是两方面,一是部分舌苔剥落;二是舌中有裂纹。此两种舌像,表明胃的气阴两伤。此多为慢性胃病所致。其病因既可能与饮酒、嗜辣、嗜食煎炸等有关,也可与病程较长,气阴耗伤有关。

是否是重病问题,那倒不一定。长期有症状且不能得以缓解的,可以做一做胃镜。无症状的,则不一定要做胃镜。平时注意观察舌像变化及临床症状,根据具体情况动态观察。

另外,中医所说的胃阴亏虚,或胃的气阴两虚,不一定是器质性问题。也就是说,不一定是胃镜检查所能发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属于功能性问题及阴阳失衡问题。当然,必要时,也可是涉及形态学的问题。后者用胃镜检查更能及时发现。而更多的,往往既可有胃肠形态学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关于胃肠功能变病的问题。

基于前述,可以用中医综合方法应予调摄、调治。中医针刺、艾灸、中药等,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所以,此也就是中医舌苔,既用于诊断,而且更体现其有利于临床诊治的学术价值。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麽治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zigi.com/yfzl/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