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症状体现 > 干货再多看我一眼
干货再多看我一眼
感谢这么努力的自己
回不去的,何止冷漠似水的岁月
感冒
“感冒”之名,始见于何书:《仁斋直指方》。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哪个朝代:明清。
时行感冒的特点是:(1)广泛流行,(2)传染力强,(3)症状重,(4)证以风热多见。
夏令暑湿感冒宜用何方:(1)藿香正气散,(2)新加香薷饮。暑令感冒的治疗,可用何方:(1)鸡苏散,(2)新加香薷饮。
患者久病体质,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极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宜用何方:玉屏风散。
身热,汗出,头晕,肢体痰重,心烦口黏,脉濡数。治疗宜用:新加香薷饮。
患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宜选用加减葳蕤汤。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痰重,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而腻,脉濡,其症候是:暑湿证。
肺胀
可致昏迷的病证有:(1)肺胀;(2)痫症;(3)厥证。
肺胀多属标实本虚,主要病因病机是:(1)痰饮,(2)血淤,(3)气虚。
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痰浊水饮与血淤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记载:“肺胀而咳,或作或有不得眠,此痰挟淤血碍气而病”者,是哪一书:《丹溪心法·咳嗽》。
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用涤痰息风,开窍醒神。
患者咳喘十余载,时轻时重,现咳喘气粗,胸满烦躁,痰黄难咳,身热微恶寒,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用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哮证
哮证的病因是:(1)宿痰内伏,(2)外邪侵袭,(3)饮食不当,(4)情志失调。
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是: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关于哮证的治疗,古代医学家谁提出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为急的原则是:朱丹溪。
治疗寒哮的主方是:射干麻黄汤。治疗冷哮可以选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哮证缓解期,属脾虚者,治疗宜用六君子汤。
寒哮病久,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白,脉沉细者,治宜选用:苏子降气汤。
哮与喘的主要鉴别点是:(1)哮必兼喘,(2)哮有宿根,(3)频发频止,(4)哮有声响。
喘脱
由肾虚引起的病证是:(1)喘证,(2)泄泻,(3)眩晕,(4)便秘。
喘脱的病机主要为:(1)肺气欲竭,(2)心肾阳衰。
咳喘痰多,气息胸闷,动则气喘尤甚,肢冷,汗出,小便频数,舌苔腻,脉沉细而滑。其症候是:上实下虚。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咳痰稀薄,舌质淡,脉软弱。治法是补肾纳气。
患者每遇情志刺激诱发,突然呼吸短促,但喉中痰声不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心悸,苔薄,脉弦。其治法是:开郁降气平喘。治疗宜选用:五磨饮子。
患者喘促,不能平卧,心悸尿少,肢体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宜用何方治疗:真武汤。
饮证
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的病证有:(1)饮证,(2)癃闭,(3)水肿。
饮证与水肿,同为津液病变,其不同在于:局部与全身。
痰饮的病理变化为:(1)本虚标实,(2)阳虚阴盛。
治疗饮证的总则是:温化。
饮留于胃,治疗宜攻守兼施,因势利导,方用甘遂半夏汤。
治疗邪犯胸肺之悬饮宜选用:柴枳半夏汤。
下列何方用于治疗支饮:(1)苓甘五味姜辛汤,(2)小青龙汤,(3)小防己汤,(4)苓桂术甘汤。
血证
诸出血证,发病的病因是:(1)感受外邪,(2)嗜食辛辣厚味,(3)情志过极,(4)劳倦过度。
血证属于气不摄血者可见:(1)便血,(2)吐血,(3)尿血。
下列哪一项是导致衄血发生的原因:(1)肺胃热盛,迫血妄行;(2)肝肾阴虚,虚火上炎;(3)肝火上扰,迫血妄行;(4)气血亏虚,气不摄血。
止血、消淤、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出于何书:《血证论》。
治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出自何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鼻衄,口干咽燥,或身热汗出,咳嗽痰黏而少,舌红,苔薄黄,脉数,治法宜选用:清肺泻热,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可治疗的病证有:(1)肝火上炎之衄血(2)肝郁化火之不寐(3)肝胆火盛之耳鸣(4)温热下注之遗精。
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者,首选龙胆泻肝汤。
心悸
惊悸的病因病理应是阴虚火旺、心脾两虚。郁证的病因病理应是阴虚火旺,心脾两虚。
心悸可见于:(1)心脾两虚证(2)心肺气虚证(3)心肝血虚证(4)心肾阳虚证。
水气凌心之心悸的临床特点是心悸喘咳,尿少。痰热内扰之心悸的临床表现是心悸而烦,痰多。
心阳不足之心悸的临床表现是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心虚胆怯之惊悸的临床表现是心悸,善惊易恐。
患者心悸,头晕乏力,面色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红,脉象细弱,治疗最佳方剂为:归脾汤。
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弦者,治疗宜首选:安神定志丸。
编辑:项蓉蓉审核:张林峰
张林峰赞赏
人赞赏
初期白癜风怎么治疗哪里白癜风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