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症状体现 > 鼻炎心法要诀
鼻炎心法要诀
鼻炎的常见症状:打喷嚏、流鼻涕,鼻干、鼻痒、不通气,有鼻屎;鼻臭、口臭、鼻出血,一揉鼻孔就疼;同时伴有眼痒、眼干、眼流泪;头疼、头昏、打瞌睡、痰多气短等症。
去医院治疗,总是开一大堆的药——鼻喷激素、滴鼻液、盐水洗鼻等,但都是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为何?因为在中医里,鼻炎不是病,只是症状,究其根本,病机在肺,因为肺开窍于鼻,外感风寒,气机失调,肺气上逆,则为鼻炎。
首先介绍黄元御治鼻炎的专方:
桔梗元参汤(治鼻塞涕多者)
桔梗9克,玄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煎半杯,热服。
此方为过敏性鼻炎专方,方中多为食物,安全有效,能够治愈大部分过敏性鼻炎。
五味石膏汤(治浊涕黏黄者)
五味3克,石膏9克,杏仁9克,半夏9克,玄参9克,茯苓9克,桔梗9克,生姜9克。
煎半杯,热服。
黄芩贝母汤(治鼻孔发热生疮者)
黄芩9克,柴胡9克,芍药9克,玄参9克,桔梗9克,杏仁9克,五味3克,贝母9克。
煎半杯,热服。
苓泽姜苏汤(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
茯苓9克,泽泻9克,生姜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橘皮9克,紫苏叶9克。
煎半杯,热服。
这个理论并非完美是有缺陷的,所以继续介绍其他治疗鼻炎的方子:
温肺止流丹
诃子3克甘草3克桔梗9克石首鱼脑骨15克(煅过存性,为细末)荆芥1.5克细辛1.5克人参1.5克
功效:主治鼻渊属肺气虚,用于肺气虚弱寒邪滞留者。
参苓白术散加减
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石菖蒲,苍耳子。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气虚弱湿浊不化者。
当归芍药散加减
当归、芍药、茯苓、泽泻、川芎、白术,黄芩,辛夷花,干地龙,白菊花,甘草,薄荷。
功效:养血调肝,健脾祛湿,用于气滞血瘀邪毒久留者。
桂枝汤重用黄芪
黄芪60g,桂枝20g,白芍20g,炙甘草6g,大枣5个去核,生姜5片,若有头疼加桃仁,红花各15g
功效: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之功效。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合玉屏风颗粒,若瘀血体质或者久病(久病必有瘀血)再合血府逐瘀丸。补中益气丸:炙黄芪、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玉屏风颗粒:防风,黄芪(蜜炙),白术。血府逐瘀丸: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功效:补中益气丸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玉屏风颗粒用于卫气虚弱,自汗不止,时时畏寒,咳嗽,鼻流清涕,气短气促,倦怠懒言,面色咣白,平时不耐风寒,极易感冒者。血府逐瘀丸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三药组合起到补气,祛风,活血之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g,制附子15g(一定要先煎30分钟以上),细辛3g一天一付,小孩药量减半平日如果心跳比较快的人(90次以上),或汗出比较多的人另加炙甘草3g,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用,如果体质很差的人,喝完药后感觉口麻,恶心等症状,说明附子煎的时间不够,是附子中毒的迹象速服蜂蜜或绿豆汤,立解。功效: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苍耳子散
组成: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川贝母(或浙贝母)10克,淡豆豉1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鼻渊,鼻流浊涕不止,原方用于风邪上攻之鼻渊,临床上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等病。
施今墨验方:矮康加苍耳子散加减。
矮康尖10克(后下)、鲜薄荷6克(后下)、苍耳子(炒)10克、辛夷花5克、香白芷5克、黄芩10克、黄菊花10克、桑叶6克、木贼草10克,南花粉12克,水煎服。(剂量来自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疏风清热,辛香通窍。
适应症:用于风热犯肺,上扰鼻窍,主治鼻渊鼻流浊涕不止,用于风邪上攻之鼻渊,现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等病。
加味葛根汤
葛根15g,黄芩9g,黄连6g,霍香10g(后下),桔梗10g,白芷10g,苍耳子5g,辛夷10g。口干口渴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0g,生石膏30g。脓涕多者,加重桔梗用量到15g。慢性者加川穹,赤芍,皂刺各10g,黄芪30g。
功效:外散风邪,清透郁热。
治病求本,痰湿体质导致的鼻炎
苓桂术甘汤
组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温胆汤
组方:法半夏15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甘草5克,枳实15克,竹茹10克(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中成药辛芩颗粒
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
功效:益气固表、祛风通窍。
适应症: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导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更偏于治疗风寒型的鼻炎,也就是流清鼻涕的那种。如果是流黄脓鼻涕,我个人觉得不是很适用。比如鼻炎如果一遇到冷空气就会犯,或者就会变严重,则多为寒证。另外,舌苔应该是偏白,也会有其他怕冷,恶寒的症状。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
苍耳子、麻黄、白芷、辛夷、藁本、薄荷、野菊花、生地黄、丹参、天花粉、黄芩、连翘、茯苓。功效:疏风清热,宣肺通窍。说明书适应症:用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症见前额或颧骨部压痛,鼻塞时作,流涕黏白或黏黄,或头痛,或发热,苔薄黄或白,脉浮。扩展适应症:可用于慢性鼻窦炎、中耳炎、小儿腺样体肥大、辅助治疗临床伴有鼻塞不通,鼻腔分泌物增多、头疼等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成药小青龙颗粒麻黄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芍药15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五味子5克,法半夏10克。功效:温中散寒,解表发汗。适应症:咳喘,有痰,痰液清稀量多,或鼻塞流清涕。恶寒,背部有明显的冷感,有汗或者无汗,苔白滑。中成药通窍鼻炎片,千柏鼻炎片,香菊胶囊,辛芳鼻炎胶囊,辛夷鼻炎丸,鼻舒适片,防芷鼻炎片,鼻渊丸,鼻炎康片,胆香鼻炎片,鼻炎灵,苍耳子鼻炎胶囊,鼻渊通窍颗粒,苍鹅鼻炎片,鼻窦炎口服液,鼻渊舒口服液辩证使用讲解基本原则祛除病邪,扶助正气,缓解症状,恢复人体对环境的正常适应功能。1风寒犯肺证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或遇风寒加重,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喷嚏,流清涕,或遇风寒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祛风散寒,宣肺通窍。胆香鼻炎片。2风热犯肺证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眼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痒痛,口微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喷嚏,流涕,发热,微恶风寒,咽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通窍。苍耳子鼻炎滴丸(胶囊)、通窍鼻炎片(颗粒、胶囊)、防芷鼻炎片、鼻舒适片、鼻炎康片、香菊胶囊(片),辛夷鼻炎丸,鼻渊丸。3湿热蒸鼻证喷嚏,流浓涕量多,鼻痒,鼻塞,鼻窍肌肤潮红、糜烂,或鼻甲充血肿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喷嚏,流浓涕量多,鼻窍肌肤潮红、糜烂,或鼻甲充血肿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祛湿,宣肺通窍。鼻炎宁颗粒、鼻渊舒口服液(胶囊)、鼻咽清毒颗粒,苍鹅鼻炎片。4湿瘀互结证喷嚏,鼻涕量多,鼻痒,鼻塞,鼻甲肿胀,不嗅香臭,头晕、头重,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唇舌紫黯,舌有斑点,舌苔白滑,脉沉细涩。喷嚏,鼻涕量多,鼻塞,鼻甲肿胀,不嗅香臭,头重,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唇舌紫黯,舌有斑点,舌苔白滑,脉沉细涩。芳香化湿,活血通窍。鼻渊通窍颗粒,千柏鼻炎片、辛芳鼻炎胶囊、鼻炎灵片。5肺气虚寒证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遇寒尤甚,语声低微,气短,乏力,畏寒。舌淡苔薄白,脉弱或脉细弱。喷嚏,流清涕,遇寒尤甚,气短,乏力,畏寒。舌淡苔薄白,脉弱或脉细弱。益气固表,祛风通窍。辛芩颗粒(片)、玉屏风颗粒。6脾肾阳虚证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形寒肢冷,面色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喷嚏,流清涕,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下利清谷。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温补脾肾,祛风通窍。胆香鼻炎片、通窍鼻炎片(颗粒、胶囊)、香菊胶囊(片),加用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外用法:苍耳子油,取苍耳子20-30余颗捣烂放入锅中,再倒入约ml的香油,用小火油炸5-10分钟左右,注意不要将苍耳子炸焦,油凉后经过过滤放入容器中。最好是将油放入滴鼻液的小瓶中,每天早、中、晚各滴1次,每次两三滴,滴完后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由上向下揉搓,反复数次。或用棉签沾油擦拭鼻腔。鼻息肉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若鼻息肉不通”。后《圣济总论》:“附于鼻间,生若赘疣,有害于息,故名息肉”。
它之所以会形成,多半是由脏腑失调,湿热气血蕴结于鼻而导致的。但也有一些是因为脏腑虚损,寒湿凝聚而成。
因此治疗的时候还是要仔细的分型论治,主要证型有两种(参考书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一、肺脾气虚,寒湿凝聚
症见:持续鼻塞、日渐加重,鼻涕清稀或涕白黏,时有喷嚏,嗅觉减退,遇寒冷时症状加重。可伴有畏寒肢冷,纳呆便溏,乏力,易患感冒等。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温化寒湿,散结通窍。
辛夷散
组方:辛夷、白芷、升麻、木通、甘草、藁本、防风、川芎、细辛。上为末,每服6克,食后茶清调服。
汤药剂量如下:辛夷9、白芷9、升麻3、木通6、甘草6、藁本6、防风6、川芎6、细辛3。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主治:治鼻生息肉,气息不通,不闻香臭。二、运化失调,湿热蕴积
症见:鼻塞持续,日渐加重,鼻涕黏稠,嗅觉减退,头晕头胀。可伴有纳呆,脘腹胀满,便溏不爽,口中黏腻,渴不多饮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散结通窍。
辛夷散合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飞滑石十五两(15g),淡黄芩十两(10g),绵茵陈十一两(11g),石菖蒲六两(6g),川贝母、木通各五两(各5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四两(各4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咽喉肿痛,或身目发黄,小便短赤,或泄泻淋浊,舌苔白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这个方子比较大,清热的药用的很多,力度也很猛,因此建议真的要合辛夷散时,要做些减法,具体请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
我个人比较推荐辛夷散合三仁汤。三仁汤用药少,也比较温和,功效为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处理湿热互结,但是湿重于热的病效果很好。
三仁汤: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如果鼻息肉,也就是中医里的鼻痔,都长出鼻孔了,那该怎么办?
陈实功在《外科正宗》里,对鼻痔的治疗记载如下:
“鼻痔者,由肺气不清,风湿郁滞而成,鼻内息肉结如瘤子,渐大下垂,闭塞孔窍,使气不得宣通。内服辛夷清肺饮,外以硇砂散逐日点之,渐化为水乃愈。兼节饮食、断厚味、戒急暴、省房欲,愈后庶不再发。”
说的很明白了,内服辛夷清肺饮,外用硇砂散点痔,期间戒酒戒肉戒房事,好了以后永不再发。
辛夷清肺饮:辛夷2克,黄芩3克,山栀子3克,麦门冬3克,百合3克,石膏3克,知母3克,生甘草1.5克,枇杷叶三片(去毛),升麻1克。水煎后,饭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硇砂散:
硇砂3克,轻粉1克,冰片0.5克,雄黄1克。共为末,用筷头蘸少许点在鼻痔上,每天5~6次,自然化水为痊愈。
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炎鼻中隔偏曲说明后背脊柱歪了,很简单,后背脊柱正骨就好,正骨后建议用中药调理巩固。鼻炎万不得已不要手术,手术有可能造成空鼻症,空鼻综合征(ENS)即鼻甲过分切除导致的一种后果严重的难以医治的医源性并发症。临床表现为:鼻塞及鼻腔和(或)鼻咽、咽部干燥感,部分患者有窒息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疲劳、烦躁、焦虑、抑郁、鼻腔脓涕、血性分泌物、恶臭、嗅觉减退等。鼻腔检查可见鼻腔宽敞呈“筒状”。这些只是科学性的描述,来看下空鼻症患者对自己症状的描述:“很多空鼻症外表看起来似乎像个正常人,但实际上患者却有全身并发症和后遗症、窒息、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头晕无力、浑身疼痛;肺功能严重下降、造血系统异常、胃部不适、骨质疏松、泌尿系统异常………等,患者生不如死、丧失劳动能力、时刻挣扎在死亡边缘、对生命感到绝望……。”空鼻症患者的痛苦,据说难以描述——“呼进来的空气像刀子”。而除了上述的肺部症状以外,患者很快会出现全身症状,比如窒息、大量出血、泌尿系统问题,内脏问题。所以空鼻症的自杀率要远高于抑郁症自杀的比例。划重点,所有鼻炎患者经过药方治愈后,最好连续服用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一个月左右。两种中成药主要补益脾气和肾气,脾肾不虚,则不易复发。以上所有药方请在中医生指导下使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