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症状体现 >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今天你祛湿了吗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今天你祛湿了吗
春天的世界里
不止有青草碧绿
还有缠绵的湿气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体内湿气为万病之源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为什么春天容易湿气重?春天是雨水相对比较多的一个月份,此时气候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湿气浓度大,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像昏昏欲睡,身体沉重,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湿气重的原因有内外之分,相应地湿气也有内湿与外湿。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
现代人贪凉、熬夜、不爱运动,脾胃越来越虚,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寒,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凡有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里应外合,极易引发身体不适。
春夏季节,养生必须要先除湿。
6个坏习惯加重体内湿气1、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2、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3、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4、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5、久坐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6、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湿气重的危害1.易长痘
人一般长痘痘的原因有二:一是体外因素,二是体内因素。
体外因素一般对痘痘只是起到了诱发的作用,而体内环境才是长痘痘的决定因素。
从中医角度看,长痘痘是因为身体油性变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气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热气堆积,而诱发了长痘痘。而油性大,则是我们所说的“湿气重”。
2.肥胖+浮肿
讲到湿气重,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而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则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有时也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3.伤害关节
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关节僵硬,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
4.头部不适
当湿气首先侵蚀的时候,头部是首先会反应出来的部位。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你会觉得头昏沉重,像裹着一块布;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症。
5.大便不成形
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
6.眼肿舌大
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时最为准确。在春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7.消化不良
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作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甚至不想吃东西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春季祛湿是调理慢性病、拥有健康身体的基础,如何有效祛湿呢?
生活中如何祛湿?增加运动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注意饮食1.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饮食。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在烹调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2.调味料祛湿
姜、葱、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身体中寒气、湿气比较大,那么一碗滚烫、热辣的姜能够快速的令身体暖和起来,用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并且迅速发汗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3.少盐
如果体内摄取了过度的食盐,那么很容易引起水肿,并且体内湿气增加。所以日常饮食最好不要放太多的食盐,这样有助于肾脏排水、去湿气。
全家老少都可以喝的清热祛湿颗粒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