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症状体现 > 针刺穴位放血疗法治疗干咳疗效观察
针刺穴位放血疗法治疗干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放血治疗干咳的疗效。方法40例干咳患者接受双侧少商、商阳放血配合针刺疗法,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结果少商、商阳放血配合针刺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改善。结论少商、商阳放血配合针刺疗法对干咳患者有特定疗效。
慢性咳嗽;穴位;放血疗法
慢性干咳即西医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或好转后遗留的症状,据统计目前国内因慢性咳嗽就诊的患者约占同期门诊总量20%左右[1]。临床通常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痰细菌培养、颈部及肺部体格检查,以及CT、支气管镜等检查未见异常者(排除呼吸道炎症、肿瘤、结核等器质性疾病)称为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慢性咳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40例慢性咳嗽患者均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0岁;病程最短8周,最长12周,绝大部分为9周左右。
2研究方法
2.1诊断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程序,具体方法同文献[2]。
2.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8周前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西药治疗后,咳嗽咳痰缓解,遗留有干咳症状。现治疗方法单纯采用放血疗法,选取穴位为双手少商、商阳。治疗时先使用75%酒精于消毒穴位,待30-60s后,使用一次性自动弹射采血针头对准穴位分别弹射一次,从掌指关节两侧向指端挤推,见血滴渗出后,用无菌棉签沾取,每个穴位放血5-9滴,实际操作根据病情缓解、患者体质及性别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咳嗽频繁、体质强壮、男性放血滴数以上限为妥,反之以下限为妥。每天1次,一般患者3次见效,大多数患者经过3-5次放血后,咳嗽症状消失。
2.3临床观察
观察指标包括:1.临床疗效,2.症状与体征改善,3.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所有数据均采用
3治疗效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无咳嗽症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咳嗽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咳嗽剧烈程度减轻。无效:治疗后无任何缓解。
3.2治疗结果
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2例。痊愈者基本上病程较短者,而无效及好转者多为病呈较长,体质较弱的女性患者。
3.3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记录
40例患者中,有5例在针刺后出现局部青紫,未经治疗自行消失,有6例针刺时略有刺痛感,经调整后刺痛消失,其余未有特殊不适。
4病案举例
闫某,女,28岁。患者自诉2月前因不慎着凉,鼻塞、流涕、头痛,继之咳嗽、咳痰,前往当地诊所予以“氨曲南、头孢呋辛钠”静滴4天后,上述症状消失,遗留干咳,每日咳嗽约20余次。-03-01医院行胸部X线、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03-26日前往我院求助于中医治疗。临诊见舌苔白腻、脉浮,问诊见咳嗽连连,无痰,气急,痛苦面容。取双侧少商、商阳采血针点刺后,分别挤紫色静脉血8滴,次日告之,咳嗽较前明显缓解,隔日又行一次穴位放血疗法,咳嗽症状消失。
4体会
CPC属中医“咳嗽”范畴,亦称之为“久咳”、“久嗽”或“顽固性咳嗽”。主要表现为咽痒咳嗽,咳痰不爽,口干咽干,甚则胸闷、面赤、经久难愈,反复发作;常因遇风及异味刺激而加重。主要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内伤于脏腑的功能失调引起的肺气不清,失于宣降,故上逆作咳[3]。常见于外感余邪,风寒之邪未能彻底清除,影响肺的宣降,产生咳嗽、咽痒等症;由于邪耗肺津,正邪相搏,表现为持久之顽咳、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咳、口干咽干等症;咳嗽日久,耗气伤阴,更兼水亏不能涵木,木旺侮金,表现为咳甚则胸闷、面赤。以上病机终致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缠绵难愈。
研究表明,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气道损伤、炎症、气道高反应等是感染后CPC的成因[4]。慢性咳嗽患者多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经抗生素、激素、抗过敏等治疗后,感染症状得以控制,但在疾病初期,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机体调节功能首先以咳嗽咳痰的方式来排除呼吸道分泌的粘液、感染物,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咳嗽牵张反射变得更为灵敏,即西医所说的气道高反应性,待呼吸道感染减退或消失,气道分泌物亦较前减少时,气道高反应性却未相应降低,导致所谓的干咳,即使是轻微的痰液、冷气、食物、甚至是意念上的物体也极易产生咳嗽的反射产生,这样的反射在疾病结束后已经不能起到良性的保护机体作用,反而成了增加心肺、血液循环系统的负担。
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井穴,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二者是手太阴肺经和互为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最未穴和首穴,两穴放血可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针用泻法或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可清热、利咽、止血。《十四经穴主治歌》说:“少商惟针双蛾痹,血出吼开功最奇“。《胜玉歌》说:颔肿喉闭少商前”。少商突出一个“解”字,商阳突出一个“清”字[5]。两穴点刺放血,一清一解,表里双解,清热解表,治疗风热。
放血疗法是中国古代数千年探索的经验疗法,通过刺激穴位、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可降低气管敏感性,使气道、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的具体联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qq. 看到这里,如果您喜欢就分享/推荐给您的朋友!让我们传递一切关于健康的信息,让健康走进您的生活!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医疗行业·药厂·残联·养生机构来电洽谈合作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