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症状体现 > 这3个习惯让你体内湿气只进不出你可能每
这3个习惯让你体内湿气只进不出你可能每
夏季雨水多,湿气重,加上现代人生活习惯不正常,湿邪很容易侵入体内。
就在今天(7月5日)13时33分,南京发布雷暴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我市大部分地区将发生雷电活动,并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
而南京未来几天也都是雨雨雨雨雨雨……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怎么判断身体有湿气?
身体的这些信号别错过!
起床时,看感觉
湿气重症状: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
湿气重症状: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吃饭时,看食欲
湿气重症状: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感觉吃下去的东西往上顶。
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工作时,看精神状态
湿气重症状: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此外,满面油光,毛孔粗大;大便黏腻,用水总冲不干净;体型肥胖,大腹便便,这些信号都与湿邪的特点有关。
这3个习惯让你体内湿气只进不出人之所以会感受湿邪,跟生活方式脱不了干系。下面这些习惯正是导致身体湿气重的原因。
1.病从口入
饮食结构不合理会让湿气入侵,如摄入太多高热量食物,优酷如快餐、含糖饮料、油炸食品、酗酒等,或者三餐不规律,分配不合理,晚餐吃得太丰盛。
2.体力活动明显不足
现代人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坐着,上班坐在桌前,下班以车代步。
很多人抱怨「我一天到晚那么忙,哪有时间去锻炼」,这是没明白一个道理:腾不出时间运动,早晚要腾出时间看病啊。
3.人和大自然越来越疏离
特别是夏天空调的使用,对身体非常不利。
夏天出汗其实是散湿的最自然途径,但一进到空调房时,汗液收敛,该出的汗出不来,该散的热散不出,体内的湿邪必然越来越重。
六个小妙招助你去湿气虽然天气很热,但也要运动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方法。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上班族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和凉性食物。
少吃这些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多吃这些
多吃祛湿食物,如苋菜、冬瓜、扁豆、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
夏天不要贪凉睡地板。
尽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气重),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保持屋内空气流通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下雨天减少外出。
保持衣物干爽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被子(垫絮)要经常晒。避免淋雨和趟水,不让湿邪乘虚而入。
少饮酒
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
来源:39健康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