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舌苔异常 > 症状体现 > 清热燥湿话黄芩

清热燥湿话黄芩



黄芩是一味大家所熟知的中药,黄芩在临床应用上已有多年的历史。黄芩,又名黄金条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其老根、旧根木部枯朽,棕黑色或中空者名“苦芩”或“片芩”,幼根、新根内实者名“子芩”或“条芩”。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一般以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的黄芩,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黄芩属于清热药中的清热燥湿药。药性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诸热黄疸,肠痹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黄芩可以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本品药性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于清肺、胃、胆及大肠湿热,故夏季感受暑湿,湿热所致的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的患者可用此治疗。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本品入肺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故可以治疗因肺热所致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还可以治疗因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等。治疗痈肿疮毒。本品可清热泻火解毒,故在痈肿疮毒的初期可用此清热解毒。治疗胎动不安。可治疗因血热或气虚血热所致的胎动不安。另外黄芩的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可炒碳用。

话说,黄芩这一味中药与我们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有着一段故事呢!李时珍(-年)被后世尊为“药圣”。而今年,正是李时珍诞辰周年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在众多的中药药材中,有一味中药是李时珍记忆中极为深刻的,或许就是它刺激了李时珍用致力于药物学的深入探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那年正是年是明朝嘉靖十六年,当时的李时珍只有二十岁。那个时候他已经经历了第一次的乡试失败,当年又有第二次科举的机会。但当时他却患上了一场重病,初由感冒咳嗽引起,日久不愈,从春天拖延到夏天,渐渐发展到“骨蒸发热,肤如火燎”,伴有大量吐痰,烦躁口渴,寝食几废。遍服药而不能治,越来越严重,皆认为必死无疑。最终却因用一味黄芩重剂煎汤顿服,竟收到次日即“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的效果!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神奇,从此,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最终成为一代医家。

一味黄芩治好了李时珍肺部疾患,据其症状分析当属现代医学之肺部感染一类疾病,正是由于黄芩具有苦寒之性,能清泻实火,也就是发挥了黄芩抗菌消炎、退热的药理作用,故对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有良好的疗效。现代医学对黄芩的研究,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有极高的临床利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黄芩根中含38种黄酮类成分,其中有5种较为主要,即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此外还有苯甲酸、β一谷甾醇等;其地上部分含红花素、异红花素、高山黄芩苷、鞣质及树脂。药理研究发现,本品能抗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和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菌的有效成分为黄芩苷。黄芩苷及黄芩素都有抗炎与抗变态反应作用。黄芩素、黄芩乙醇浸膏还能利胆,黄芩对肠管还有解痉作用。另外,黄芩具有降血压作用,其降压机理可能与直接扩张血管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关。此外,黄芩还有明显的镇静和利尿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肝唾液酸酶的作用。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zigi.com/zztx/10497.html